![]()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核心难点之一,在于 “特殊物质的拆分判断”—— 部分物质因结构、溶解性或反应环境不同,拆分规则易与常规认知混淆。以下结合物质特性与反应场景,系统梳理 “可拆”“不可拆” 及 “需辨证判断” 的特殊物质,明确拆分依据与典型示例,规避拆分误区。
一、微溶性强电解质(需结合“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是否形成溶液” 判断)
核心规则
微溶性强电解质(如 Ca (OH)₂、CaSO₄)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拆),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不拆)。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不拆,标“↓”)。
典型示例与分析
物质与反应场景 | 拆分判断 | 离子方程式书写 | 关键依据 |
Ca (OH)₂(澄清石灰水,与 Na₂CO₃溶液反应) | 可拆 | Ca2++ CO32-===CaCO3↓ | 澄清石灰水中 Ca (OH)₂完全溶解并电离为Ca2+和OH-,属于易溶强电解质范畴 |
Ca (OH)₂(石灰乳,与 Na₂CO₃固体反应) | 不可拆 | Ca(OH)2 + CO32-===CaCO3↓ + 2OH- | 石灰乳是悬浊液,Ca (OH)₂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未完全溶解电离,保留化学式 |
二、酸式盐(需结合 “酸根离子种类” 与 “电离程度” 判断)
核心规则
强酸的酸式盐(如 NaHSO₄):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金属阳离子、H⁺和酸根离子,需拆;在熔融态仅电离为金属阳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如 NaHSO₄熔融:NaHSO4===Na+ + HSO4-),此时 HSO₄⁻不可拆。
弱酸的酸式盐(如 NaHCO₃、NaHSO₃):无论水溶液还是熔融态,均仅电离为金属阳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如 HCO₃⁻、HSO₃⁻),酸式酸根离子不可拆(因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电离程度极低,属于弱电解质范畴)。
典型示例与分析
物质与反应环境 | 拆分判断 | 离子方程式书写 | 关键依据 |
NaHSO₄(水溶液,与 NaOH 反应) | 可拆(拆为Na+、H+、SO42-) | H+ + OH-===H2O | 强酸(H₂SO₄)的酸式盐,水溶液中 HSO₄⁻完全电离为H+和SO42- |
NaHSO₄(熔融态,与 NaOH 反应) | 部分可拆(Na+可拆,HSO4-不可拆) | HSO4- + OH-===SO42- + H2O | 熔融态下 HSO₄⁻不电离,仅作为整体参与反应,不可拆 |
NaHCO₃(水溶液,与盐酸反应) | 部分可拆(Na+可拆,HCO3-不可拆) | HCO3- +H+===CO2↑ + H2O | 弱酸(H₂CO₃)的酸式盐,HCO₃⁻电离程度极低,不可拆为H+和CO32- |
三、浓硫酸不拆,浓盐酸和浓硝酸应拆。
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物质是否拆分为离子,核心依据是其在反应体系中的存在形态(主要以离子形式还是分子形式存在),而非物质本身是否为电解质。浓硫酸不拆写,本质原因是其在高浓度下硫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而非离子,这点有别于浓盐酸和浓硝酸(均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四、氨水作生成物的处理(结合反应场景灵活拆分)
氨水作生成物是否拆分为“NH3+H2O”无固定规则,需结合 “反应条件”“反应物用量” 等场景综合判断,是拆分中的难点。若有加热条件或反应物浓度很大时(有利于氨气逸出),应写成NH3(标“↑”)+H2O,否则写成NH3·H2O(氨气常温常压下溶解度极大,1:700)。
典型示例与分析
向氯化铵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NH4+ + OH- === NH3·H2O
向氯化铵溶液中加浓氢氧化钠溶液(或者加热)
离子方程式:NH4+ + OH- === NH3↑+H2O
五、络合物(如 Fe (SCN)₃、Ag (NH₃)₂OH)
核心规则
难电离的络合物(如 Fe (SCN)₃):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主要以络合分子形式存在,不可拆。
易电离的络合物(如 Ag (NH₃)₂OH,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Ag(NH3)2+和OH-,可拆为这两种离子(但络合离子Ag(NH3)2+不可进一步拆分为 Ag⁺和 NH₃)。
典型示例与分析
物质与反应场景 | 拆分判断 | 离子方程式书写 | 关键依据 |
Fe (SCN)₃(FeCl₃与 KSCN 溶液反应) | 不可拆 | Fe3++ 3SCN-⇌Fe(SCN)3 | Fe (SCN)₃是弱电解质,以络合分子形式存在,不可拆 |
Ag (NH₃)₂OH(银氨溶液与乙醛反应) | 可拆(拆为Ag(NH3)2+和OH-) | CH3CHO + 2Ag(NH3)2++ 2OH--∆->CH3COO- + NH4+ + 2Ag↓ + 3NH3 + H2O | Ag (NH₃)₂OH 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为Ag(NH3)2+和OH-,但络合离子不可再拆 |
六、特殊物质拆分的 “终极判断口诀”
先看类别定基础:强电解质优先考虑拆,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等优先考虑不拆;
再看溶解定形态:易溶强电解质拆,难溶强电解质不拆,微溶物看 “澄清 / 悬浊”;
最后看反应定细节:酸式盐看 “强弱酸根”,络合物看 “电离程度”。
通过 “类别→溶解→反应” 三步判断,可精准确定特殊物质的拆与不拆,结合此前 “四步校验法”,即可彻底规避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拆分误区。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核心难点之一,在于 “特殊物质的拆分判断”—— 部分物质因结构、溶...
电离方程式是表征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态电离过程的化学用语,常规强电解质(如 NaCl、HS...
离子方程式书写四大原则之一关键是拆分问题 1、 溶解性规律 常规 K + 、 Na + 、 NH 4...
1.警惕“颜色陷阱”: ①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 2+ 、Fe 3+ 、Fe 2+ 、Cr 2 O 7 2 ...
用化学式 和 离子符号等来表示物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书...
一句话总结:熔融态就是 固体加热熔化后的状态 。 在某个层面上,它和液态是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