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按字母检索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醋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离子浓度与pH变化规律

来源:未知作者:化学自习室 点击:所属专题: ph值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在化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醋酸钠溶液作为强碱弱酸盐的典型代表,其加热时的离子行为与pH变化常存在认知误区。传统观点认为加热会使醋酸钠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在化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醋酸钠溶液作为强碱弱酸盐的典型代表,其加热时的离子行为与pH变化常存在认知误区。传统观点认为加热会使醋酸钠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但结合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可知,实际变化规律更为复杂,需从多重平衡协同作用的角度深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其本质特征。

一、问题起源:平衡移动与认知矛盾

醋酸钠溶液中同时存在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CH3COO+H2O醋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离子浓度与pH变化规律CH3COOH+OH)与水的电离平衡(H2O醋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离子浓度与pH变化规律H+OH),且两个平衡均为吸热过程。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加热本应促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OH)增大,溶液碱性增强。然而,部分教辅资料与教学认知中,却默认氢离子浓度会随加热减小;更关键的是,不同来源的实验数据显示,相同浓度醋酸钠溶液在相近温度下pH存在明显差异,且升温过程中pH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与“水解增强则pH增大”的初始认知形成冲突,亟需通过系统研究厘清真相。

二、实验验证:数据揭示真实变化趋势

为探究醋酸钠溶液加热时的具体变化,研究者采用精密仪器开展实验:通过分析天平配制准确浓度的醋酸钠溶液,使用经标准缓冲液(pH=6.864、pH=9.184)校准的pH计,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溶液pH,并换算为c(H)同时结合对应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a计算c(OH)

醋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离子浓度与pH变化规律

对0.1mol/L 醋酸钠溶液的测试显示,温度从10℃升高至60℃时,溶液pH从8.54逐步降至7.94,c(H)由2.88×10⁻⁹mol/L增至11.5×10⁻⁹mol/L,c(OH)则从0.101×10⁻⁵mol/L增至0.837×10⁻⁵mol/L。针对0.5mol/L 醋酸钠溶液的实验也得出相似规律:温度从18.9℃升至60℃,pH从9.35降至8.75,且不同温度下的实测数据与理论推算结果高度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变化趋势的一致性。

三、理论解析:多重常数协同作用的本质

(一)关键平衡常数的温度依赖性

影响醋酸钠溶液离子浓度的核心常数包括水的离子积常数Kw,醋酸的电离常数Ka与醋酸钠的水解常数Kh。其中,Ka温度升高显著增大,60℃时Kw为9.62×10⁻¹⁴)是10℃时(0.292×10⁻¹⁴)的33倍;而Ka变化幅度极小,在25℃左右达到最大值1.765×10⁻⁵,升温后略有下降,60℃时为1.542×10⁻⁵。由于Kh=Kw/Ka的大幅增长远超过Ka的微弱变化,使得Kh温度升高显著增大,进而推动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OH)上升。

醋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离子浓度与pH变化规律

(二)c(H)增大与pH下降的逻辑推导

根据Kw=c(OHc(H),虽然c(OH)加热增大,但Kw增幅更为显著。通过公式推导可得

醋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离子浓度与pH变化规律(c为醋酸钠溶液浓度),

由于Kw增长幅度远超Ka浓度项的影响,最终导致c(H)温度升高而增大。以0.1mol/L 醋酸钠溶液为例,理论计算显示,温度从10℃升至60℃时,c(H)由0.711×10⁻⁹mol/L增至3.85×10⁻⁹mol/L,与实验趋势完全一致。

醋酸钠溶液加热过程中离子浓度与pH变化规律

pH作为c(H)负对数,其变化直接由c(H)定。尽管加热后溶液中c(OH)远高于c(H)保持碱性环境),但c(H)实质性增大必然导致pH下降。需要注意的是,c(OH)增大量级(10⁻⁵)远大于c(H)(10⁻⁹),因此溶液碱性实际仍在增强,pH下降与碱性增强并不矛盾,而是多重平衡协同作用的特殊结果。

此外,醋酸电离过程的特殊性也需关注:低温时(低于25℃),醋酸分子间因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电离需先吸热破坏氢键,此时Ka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超过25℃后,氢键作用减弱,电离过程中离子水合释放的热量大于电离吸热,Ka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但无论Ka何变化,Kw主导作用始终决定着c(H)增大趋势。

结论

醋酸钠溶液加热时的离子变化规律,打破了“水解增强必使pH增大”“碱性增强必伴随c(H)减小”的固有认知。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认识到:盐类水解与水的电离平衡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分析单一平衡;Kw温度敏感性是决定离子浓度变化的关键因素,需重视常数间的定量关系;实验数据是纠正认知偏差的重要依据,应培养基于证据的科学思维。

综合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可得出明确结论:醋酸钠溶液加热时,c(OH)与c(H)同时增大,且c(OH)增大占主导地位,溶液碱性增强;由于c(H)实质性上升,溶液pH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结论不仅符合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也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相关知识点的准确讲解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学生建立全面、动态的平衡思维,避免被片面认知误导。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