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按字母检索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为什么用最高价含氧酸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来源:未知作者:化学自习室 点击:所属专题: 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总会遇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和比较。 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P 11 7 : 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某些性质有助于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通常情况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总会遇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和比较。

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P117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某些性质有助于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通常情况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P42:电负性是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之一。分析主族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规律可以发现: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表明其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呈现减小的趋势,表明其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下列性质能表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有______

A. 将盐酸滴入亚硫酸氢钠溶液中,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硫气体

B.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的酸性

C.氯化氢受热不易分解,硫化氢受热能分解产生硫磺和氢气

D.盐酸为强酸,氢硫酸为弱酸

【答案】BC

教学中,你是否接收到过学生这样的质疑:同样是酸,为什么偏偏只能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可以反馈非金属性强弱呢?你是如何回答学生?

回答1:这是规律,记住用就行了。

回答2:等你到大学了,就明白了。

回答3:反证法耐心解释:

无氧酸与非金属性的对应性不一致。

例:非金属性按氟氯溴碘顺序递减,酸性递增HF<HCl<HBr<HI,显示出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弱。

非金属性硫弱于氯,酸性H₂shcl,显示出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

实际上这个问题问到了元素性质判断的关键点!只有最高价含氧酸才能可靠地判断非金属性强度,主要是因为只有在最高价态下,元素的非金属性(电负性)对含氧酸酸性的影响才占绝对主导地位,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能直接反映出元素本身的非金属性强弱。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非金属性与含氧酸酸性的本质联系:

非金属性强弱的核心是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主要体现在其电离出 H⁺ 离子的难易程度上,即 O-H 键断裂的难易程度。

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处于中心原子位置的R),其高电负性会通过与其直接相连的氧原子强烈地吸引电子。这种吸引力会沿着 “O-R-O ”的路径传递,最终削弱最末端 O-H 键中氧原子对氢原子的吸引力(或者说,使 O-H 键的极性增强,H⁺ 更易离去)。

简单说:中心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它对其含氧酸结构中 O-H 键的削弱作用就越强,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2. 为什么必须是最“高”价态?

(1) 排除氧化态差异的干扰:

非金属元素常有多种氧化态(价态)。只有在最高正氧化态时,中心原子才表现出其最大的形式电荷和最高的电负性(或者说,其吸引电子的能力达到了该元素的极限)。此时,中心原子对 O-H 键的极化效应达到最大,其酸性强弱最能纯粹地反映该原子本身吸引电子能力的强弱(即非金属性)。

(2)避免结构复杂性:在较低氧化态时,含氧酸的结构可能更复杂(如存在未成对电子、孤对电子或不同的配位方式)。

例:亚硝酸 HNO₂ 和硝酸 HNO₃

N 在 HNO₃ (+5) 中是标准的四面体结构。在 HNO₂ (+3) 中,N 周围只有三个原子(两个O,一个H),存在孤对电子,结构不同,影响酸性的因素更复杂。

亚硫酸 H₂SO₃ 和硫酸 H₂SO₄

S 在 H₂SO₄ (+6) 中是四面体。H₂SO₃ (+4) 中的 S 原子周围结构更复杂(严格来说,SO₂ 溶于水形成的是复杂平衡体系)。

次氯酸 HClO、亚氯酸 HClO₂、氯酸 HClO₃、高氯酸 HClO₄

Cl 的氧化态从 +1 到 +7,结构从直线形(HClO 近似)到四面体(HClO₄)变化。不同结构下,O-H 键受中心原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3)避免还原性的干扰: 较低氧化态的含氧酸往往具有还原性(如 H₂SO₃, HNO₂, HClO)。它们在溶液中可能不稳定,容易发生歧化或氧化反应,使得测量其“真实”酸性变得困难或不准确。

(4)保证比较基准统一:比较不同元素的非金属性,需要在它们都“竭尽全力”(处于最高氧化态)吸引电子的状态下进行,这样才能公平地比较它们本身能力的上限。如果比较不同价态的含氧酸(比如比较 HClO (Cl+1) 和 H₂SO₄ (S+6)),不仅结构、氧化态不同,连配位氧原子数都不同,根本无法公平地反映 Cl 和 S 本身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际上 Cl 的非金属性比 S 强,但 HClO 是弱酸而 H₂SO₄ 是强酸)。

3. 最高价含氧酸作为判据的优势

结构相似性:最高价含氧酸通常具有相似的结构(中心原子周围通常被氧原子以四面体或类似方式包围,如 Si, P, S, Cl 的最高价含氧酸)。

氧化态最大化:中心原子都处于其最高氧化态,形式电荷最高,其电负性(吸引电子能力)的表现达到该元素的顶峰。

主导因素单一:此时影响含氧酸酸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中心原子的电负性(非金属性)。其他因素(如结构差异、还原性)的影响降到最低。

结果可靠: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PKa值或 Ka值)顺序,能可靠地反映出相应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例如:

酸性: HClO₄ > H₂SO₄ > H₃PO₄ > H₄SiO₄`

非金属性: Cl > S > P > Si

总结: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提供了一个结构相对简单、中心原子氧化态最大化且统一、还原性干扰最小的比较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直接、最纯粹地反映了中心非金属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极限,即其非金属性的强弱。使用非最高价含氧酸进行比较,会引入氧化态差异、结构复杂性、还原性等干扰因素,导致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元素本身的非金属性强弱。因此,判断非金属性强度时,必须使用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