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K值越大,说明平衡 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反应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
陌生图像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试题中的呈现已成为近年全国卷试题的一种趋势,但由于图 像的陌生,很多学生不能迅速地将图像转化,或胡乱解读、或放弃解答,导致此类试题失分严重。其实结合图像理清思路,运用所学原理是可以快速解答的, 文章通过几例加以说明。 一...
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且占高考分值较大,但考生往往对此类题目感觉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对于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化学平衡问题,用常规思路或常规方法不好解决时,不妨对题目中的一些条件、过程等进行假设,然后再结合已学的知...
1.Kp的含义: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各气体物质的分压替代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叫压强平衡常数。单位与表达式有关。 2.计算技巧: 第一步,根据“三段式”法计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步,计算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第三步,...
方法有两种:(1)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的)(2)化学平衡常数法(定量的) 一、勒夏特列原理: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两层意思:(1)平衡移动方向:与改变条件相反的方向(2)平衡移动程度:不能抵消这种改变。 例 1、在一个体积不变...
一、知识梳理 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如图: t 1 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
化学平衡图象类试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该类试题经常涉及到的图象类型有物质的量(浓度)、速率—时间图象,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象,恒温、恒压曲线等,图象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命题形式灵活,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特点,明确反...
一、极端假设 例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 (g)+O 2 (g) 2SO 3 (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 、O 2 、SO 3 的浓度分别为0.2mol·L -1 、0.1mol·L -1 、0.2mol·L -1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SO 2 为0.4mol·L -1 ,O 2 为0.2mol·...
...
化学平衡的问题是高考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浓度商(常用Qc表示),是指在任意时刻,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若Qc<K,平衡正向移动;若Qc>K,平衡逆向移动;若Qc=K,则为平衡状态.利用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比较,可以定量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状态或平...
例:某温度、起始压强为100 kPa下,若将2mol SO 2 和1molO 2 ,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
...
什么是活化能、能垒? 1 、能垒 活化分子含有的能参加化学反应的最低限度的能量,称为...
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一类问题,如图一,由始态经途径I直接到终态,理解...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1. 速率—时间图像的“断点” 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
...
一元弱酸,指理想状态下一分子一元弱酸可以电离出一分子氢离子,由于是弱电解质,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