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按字母检索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排序方式: 更新 点击 评论 权重 此栏目共计168篇文章。
  • [注解与辨疑9] 浓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不同的原因 作者:方丽妹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日期:2016-01-19 23:38:43 点击:6729 所属专题:浓硫酸

    浓硫酸是一种氧化作用相当强的氧化剂,特别是当加热时,它的氧化性就更强了。浓硫酸的氧化作用是由于分子里氧化数为 +6 的硫所引起的。在加热条件下,绝大多数金属(金、铂例外)都能跟浓硫酸发生反应,但反应后都没有氢气生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根据...

  • [注解与辨疑9]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作者:段毕君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日期:2022-08-12 16:09:38 点击:7497 所属专题:同素异形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的分子生成,这是我们熟知的道理。中学阶段讲到这一问题时,所举的例子中,方程式里总是有化合物出现,即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变或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变,而某元素的一种单质到另一种单质的转...

  • [注解与辨疑9] “氨的还原性”知识点的扩充 作者:李耀军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日期:2022-08-12 16:09:56 点击:5686 所属专题:氨气

    中学课本对“氨的还原性”这个知识仅介绍了氨的“催化氧化”,而近几年高考已屡次触及氨作还原剂的其它一些反应,并且往往是全国高考和上海高考同时予以考查。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对“氨的还原性”加以扩充。 [ 扩充 1] 氨在纯氧中燃烧 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在...

  • [注解与辨疑9] 如何理解浓、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作者:石峰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日期:2016-01-19 22:10:58 点击:7627 所属专题:硝酸

    有人说,浓HNO3与Cu反应产生NO2,稀HNO3与Cu反应产生NO,则稀HNO3氧化性更强,这种说法对吗? 有人从硝酸与铜反应时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这一事实出发,认为稀硝酸被还原程度比浓硝酸大,稀硝酸的氧化性应该比浓硝酸强。其实,这是对物质氧化性强弱标准...

  • [注解与辨疑9] “氮族元素”学习中的误区 作者:陈功健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日期:2016-01-19 22:12:11 点击:12271 所属专题:氮族 氮及其化合物

    【误区 1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氮元素是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评析 :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等方面进行。氨很稳定,不易分解;硝酸是强酸,故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误区 2 】氮族元素的单质与卤...

  • [注解与辨疑9] 怎样认识铵盐受热分解的规律 作者:何永成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日期:2016-01-19 22:25:00 点击:9477 所属专题:铵盐

    (1) 易挥性酸(不包括HNO 3 )的铵盐,受热分解生成合成它的物质:NH 3 和易挥发性酸(或NH 3 H 2 O和易挥发性气体).如: NH 4 HCO 3 NH 3 +H 2 O+CO 2 (NH 4 ) 2 CO 3 2NH 3 +H 2 O+CO 2 NH 4 Cl NH 3 +HCl 生成的混合物,若不加以分离,冷却后又会变为原来的反应...

  • [注解与辨疑9] 氨水、氯水和溴水 作者:张世敏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日期:2016-01-19 22:25:47 点击:8371 所属专题:氨水 氯水 溴水

    三水,即氨水、氯水和溴水。它们在组成和性质上既相似,又不同。现作如下比较: 一、组成微粒 氨水的组成是 3+3 ,即三种分子: NH 3 , H 2 O , NH 3 H 2 O ;三种离子: NH 4 , OH -及少量 H + 。 氯水的组成是 4+4 ,即四种分子: Cl 2 , H 2 O , HClO 及少量 O...

  • [注解与辨疑9] 常用的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 作者:孙禹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日期:2016-01-19 22:35:54 点击:13019 所属专题:漂白剂

    常用的漂白剂有:氯水、漂粉精、O 3 、H 2 O 2 、Na 2 O 2 、SO 2 、活性炭 1、 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是物理变化。 2、 SO 2 :由于溶于水后生成的H 2 SO 3 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可用于漂白和消毒。 3、...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