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按字母检索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氮族元素”学习中的误区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作者:陈功健 点击:所属专题: 氮族 氮及其化合物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误区 1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氮元素是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评析 :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等方面进行。氨很稳定,不易分解;硝酸是强酸,故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误区 2 】氮族元素的单质与卤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误区1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氮元素是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评析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等方面进行。氨很稳定,不易分解;硝酸是强酸,故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误区2】氮族元素的单质与卤素单质类似,随核电荷数递增,熔沸点升高。

评析:卤素单质晶体均为典型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故熔沸点随核电荷数增加(相对分子质量相应增加)而升高,而氮族元素单质晶体类型不同,其中氮、磷、砷三者属分子晶体,符合卤素单质熔沸点变化规律。但锑和铋属金属晶体,晶体内微粒间作用是金属键,而对锑和铋来说,其晶体内金属键随原子半径增大而减弱,故锑单质的熔沸点高于铋单质的熔沸点,与碱金属元素单质熔沸点变化规律相似。

【误区3】氮有+1、+2、+3、+4、+5五种正价,故有五种氧化物。

评析:NO2分子间可相互化合成N2O4(2NO2==N2O4),故氮虽有5种正价,但有6种氧化物,分别是N2O、NO、N2O3、NO2、N2O4、N2O5

【误区4】空气中含有NO2,下雨时溶于水中生成HNO3,淋洒到地面上,形成硝酸盐类,可促进作物生长,所似,空气中NO2含量越多越有利。

评析:NO2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易形成光化学烟雾而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故空气中应减少NO2含量。

【误区5】因为3NO2+H2O=2HNO3+NO,所以NO2是硝酸的酸酐

评析:从3NO2+H2O=2HNO3+NO看,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n(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而酸酐中的成酸元素的化合价应与酸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相一致,所以NO2不是HNO3的酸酐,N2O5才是HNO3的酸酐。另外,从酸酐定义(酸酐是含氧酸的脱水产物)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误区6】N2和O2反应可用于制备NO

评析: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可反应生成NO,但该反应耗能大,产率却很低,没有实际价值。所以,工业上制NO是利用NH3催化氧化来制备,实验室是利用铜片和稀硝酸反应来制备的。

【误区7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是NH3分子。

评析:NH3溶于水存在下列可逆反应:NH3+H2O“氮族元素”学习中的误区 NH3·H2O “氮族元素”学习中的误区NH4+OH,且溶于水的NH3绝大多数与H2O反应生成NH3·H2O,而NH3·H2O只有极少部分发生电离,所以溶液中含量最多的微粒是NH3·H2O分子。

【误区8】氨水的浓度越大,则溶液的密度也越大。

评析:通常情况下,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密度呈正比,但是像氨水、酒精等溶液,随着溶液的浓度的增大密度却在减小,且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月接近于液氨、纯酒精的密度(它们的密度值均小于1)。

【误区9】实验室中制取氨的离子方程式是:NH4+OH=NH3↑+H2O

评析:实验室中制取氨,常采用铵盐和碱石灰共热的方法,反应原理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所用试剂均为固体,故为非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误区10】NH3可用无水CaCl2干燥。

评析:气体干燥剂的选择常根据气体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来选择。NH3是典型的碱性气体,所以NH3用碱石灰进行干燥。CaCl2能与NH3发生反应:

CaCl2+8NH3==CaCl2·8NH3,所以CaCl2不能干燥NH3

【误区11】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有氨气逸出。

评析:溶于水的NH3,主要以NH3·H2O存在,如果溶液中的NH3达不到一定浓度不会从溶液中逸出。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或浓溶液中才有NH3从溶液中逸出:NH4+OH=NH3↑+H2O。所以铵盐溶液与碱溶液都是稀溶液且反应时不加热,则不会有NH3逸出,此时的反应可表示为:NH4+OH=NH3·H2O。

【误区12】试管中加热NH4Cl固体,结果在试管上方内壁上出现白色固体,其原理与碘升华一致。

评析:加热NH4Cl所发生的反应为:NH4Cl==NH3↑+HCl↑,遇冷后NH3和HCl重新化合:NH3+HCl==NH4Cl

二者均是化学变化。而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误区13】NH4Cl用在金属焊接上的原理是:NH4Cl在水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从而可以洗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评析:金属焊接时将NH4Cl粉末直接撒在需焊接处,焊接时,在高温的作用下,NH4Cl分解生成HCl气体,从而达到除去氧化物的目的。

【误区14】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气产生。

评析:铵盐不稳定,受热都易分解。一般非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如NH4Cl、NH4HCO3等受热分解都产生NH3,但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的是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不产生NH3。如NH4NO3的分解:

5NH4NO3==4N2+2HNO3+9H2O        2NH4NO3==2N2+O2↑+4H2O

【误区15】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常温时的浓硝酸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评析:常温时,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钝化的原因是浓硝酸将它们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进一步反应。而氧化膜的产生,本身就是化学反应,故钝化并非不发生化学反应。

【误区16】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一定能发生金属的钝化。

评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能使铁、铝、铬等金属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但是,在加热条件下或将铁、铝、铬等金属变成细小的粉末,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即铁、铝、铬等金属不会被钝化。

【误区17】由3NO2+H2O=2HNO3+NO知,工业制HNO3时,NO2的理论转化率只有2/3。

评析:从上述反应看,似乎只有2/3的NO2转化为HNO3,1/3的NO2转化为NO,而实际上,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NO再氧化为NO2,经过多次氧化、吸收,NO2可较完全地被转化为HNO3。故有关反应计算关系式为:NH3~HNO3,而不是3NH3~2HNO3

【误区18】H2S与Cu(NO3)2溶液不反应。

评析:实际上有如下反应发生:H2S+Cu(NO3)2=CuS↓+2HNO3

因产物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故上述反应能够发生,这也是由弱酸制备强酸的特例之一。

【误区19】由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4HNO3(浓)+Cu=Cu(NO3)2+2NO2↑+2H2O,可知浓硝酸的氧化性弱于稀硝酸。

评析:氧化性强弱应从氧化剂得电子的能力对比,而不能从每摩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多少来比较。浓HNO3与Cu在常温下剧烈反应,迅速产生NO2,而稀HNO3与Cu在常温下缓慢反应;浓HNO3在加热的条件下还能将C、S、P等非金属氧化,而稀HNO3则不能。这足以证明浓HNO3的氧化性明显强于稀HNO3

【误区20】硝酸具有酸的通性,故紫色石蕊试液在浓硝酸中只变红色。

评析:硝酸是一种常见的强酸,具有酸性,所以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但是,浓硝酸又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浓硝酸中,正确的现象应是先变红后褪色。

【误区21】不论Cu与浓HNO3量的比例如何,二者反应一定只生成NO2

评析:Cu和HNO3作用生成NO2和NO的两个竞争反应同时进行,如果浓HNO3的量相对Cu并不是远远过量,那么,随反应的进行,产物中NO的体积分数会越来越大而变得不可忽视。

【误区22】发烟硝酸的“发烟”原理与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相同。

评析:发烟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的硝酸遇到空气里的水蒸气生成了微小的硝酸液滴而产生“发烟”现象;而发烟硫酸在空气中,是挥发出来的SO3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硫酸的细小露滴而“发烟”,其原理是不同的。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