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碰到有关物质的稳定性的描述,但稳定性的涵义不尽相同。本文想通过一些实例说明稳定性的内涵。
第一类:分子中化学键的稳定性。主要说明物质是否易分解。如某类物质对热的稳定性、对光的稳定性等。
常见的例子有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其稳定性大小规律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在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碳酸及其盐的稳定性。其稳定性大小规律是:正盐的稳定性>酸式盐的稳定性>铵盐的稳定性>碳酸,活泼金属的碳酸盐>较不活泼的金属的碳酸盐,碳酸盐的稳定性<硅酸盐。卤素含氧酸的稳定性。规律是:低价含氧酸<高价含氧酸。卤化银对光的稳定性。规律是:氟化银>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碱的稳定性。其稳定性大小规律是:金属越活泼,其对应的碱越稳定。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稳定,易风化。浓硝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
分子中化学键的稳定性,另一种是说明其化学活泼性,如某物质化学性质稳定。硅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易与其它物质反应。氮气分子中键能大,化学性质稳定。
第二类:某类物质是否容易与另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如某类物质对空气的稳定性、对氧气的稳定性等。
常见的例子有活泼金属(钠、钾等)在空气中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反应。苯酚等有机物对氧气不稳定,在空气中久置易氧化变粉红色。氧化亚铁对氧气、对热不稳定,易转化成四氧化三铁。氧化钠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转化成过氧化钠等。强碱、浓硫酸不稳定,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
第三类:原子结构的稳定性。
如希有气体分子很稳定,是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了8个电子或2个(K层)的稳定结构,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卤素和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不稳定,容易得到或失去电子,易与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第四类:原子核的稳定性。
如氧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是16O,碳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是12C,科学上就是因为12C比16O更稳定,现在改用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原子量标准,替代了以前用的16O作标准。考古上也正是利用14C不稳定,通过测定14C的含量,根据半衰期测定生物的年代,进而确定文物的年代。核武器原料也是利用了原子核在裂变和聚变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能量。
第五类:分子聚集体的物理稳定性。
如粗分散系(悬、乳浊液)不稳定,是因为其颗粒直径较大,静置下沉或分层。胶粒的直径介于粗分散系和溶液之间,胶体比粗分散系稳定,比溶液不稳定。
第六类:元素的稳定化合价。
若高价态不稳定,则其表现很强的氧化性,若低价态不稳定,则其表现很强的还原性。如碳族元素中,碳、硅、锗、锡的+4价化合物稳定,铅的+2价化合物稳定,PbO2中铅为+4价,很不稳定,易变成+2价,表现很强的氧化性,CO、SnCl2等表现很强的还原性。硫元素的+6价化合物比+4价化合物稳定,铁的+3价化合物比+2价化合物稳定,所以亚硫酸、亚硫酸盐、亚铁盐易变质等。
同一类物质,从不同的角度看其稳定性,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如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从碱对热的稳定性看,氢氧化亚铁比氢氧化铁稳定,从稳定价态、对氧化剂的稳定性看,又是氢氧化铁比氢氧化亚铁稳定。所以,不可一概而论。任何事物,不稳定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稳定是事物变化发展经历的一定的阶段或结果。不同的领域,稳定性的涵义各有不同,这里暂不讨论。
1mol 氨中氢键数量分析 一、氢键形成机制 NH分子结构 H原子作为氢键供体(需与高电负性...
二氧化氮(NO)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sp杂化,具体分析如下: 1.计算 n (的价层电子对数...
...
【导读】 以下是快速判定氢键强弱的基本原则,实际案例中经常会进一步考虑综合因素的...
根据价电子互斥理论, ClO 2 中氯原子周围的价电子对数计算为 3.5,理论上应倾向于 sp...
【导读】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的来源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①一般情况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