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按字母检索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简答题规范解答要点总结

来源:未知作者:樊会武 点击:所属专题: 文字规范 简答题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1、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 O 4 2 - 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若有沉淀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继续实验);再加入BaCl 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有S O 4 2 - ,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S O 4 2 - 。 2、检验某溶液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1、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若有沉淀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继续实验);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有SO42,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SO42

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里含有Cl,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Cl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里含有NH4,反之则溶液里不含NH4

4、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酸钾(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里含有Fe3+,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Fe3+(若溶液里只含有Fe3+也可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5、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滴加几滴硫氰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或通入氯气),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里含有Fe2+,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Fe2+

6、检验溶液中含有SO32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充分过滤,取沉淀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32

注意:要排除HsO3的干扰。

7、检验NH4Cl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许固体试样置于试管中,充分加热,若试管中无固体物质残留,说明氯化铵固体中不含硫酸钠,反之则含有硫酸钠。

8、检验含有Fe3+的溶液中含有Fe2+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许待测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退去,说明含有Fe2+

9、检验某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少许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有Cl,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Cl

10、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硫。

1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少许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火焰呈紫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反之则不含钾离子。

12、检验某纳米碳酸钙是否为纳米级颗粒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量碳酸钙试样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搅拌后,用一束可见光照射,在入射光侧面观察,若有丁达尔现象,说明碳酸钙颗粒为纳米级颗粒,反之则不是纳米级颗粒。

13、证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许碳酸钠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呈红色,再向红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碳酸钠溶液的碱性为碳酸根水解所致,即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14、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许亚硫酸钠试样置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注意:不能用稀硝酸或硝酸钡溶液,防止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

15、明矾净水的原理

规范解答: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Al3+发生水解反应:Al3++3H2O=Al(OH)3(胶体)+3H,氢氧化铝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澄清。

16、高铁酸钠既能用作净水剂又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的原理

规范解答:Na2FeO4中的铁元素呈+6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FeL(OH)3(胶体)+3H,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澄清。

17、碳酸铵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规范解答:碳酸铵溶于水能发生水解,NH4+H2O简答题规范解答要点总结 NH3·H2O+H,CO32+H2O 简答题规范解答要点总结HCO3+OH,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故溶液显碱性。

18、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常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的原因

规范解答:阳极产生的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简答题规范解答要点总结 HCl+HClO,增大溶液中盐酸的浓度能够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氯气的逸出。

19、在钢材表面镀铝可以防止钢材腐蚀的原因

规范解答:铝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能防止钢材被腐蚀(注意:非原电池原理)。

20、蒸干、灼烧FeCl3溶液得到Fe2O3的原因

规范解答:在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Cl3+3H2O 简答题规范解答要点总结Fe(OH)3+3HCl,在蒸发过程中,由于氯化氢大量挥发导致水解平衡向右移动,蒸干溶液时得到Fe(OH)3,灼烧时发生反应2Fe(OH)3简答题规范解答要点总结Fe2O3+3H2O,最后得到Fe2O3

21、工业接触法制硫酸时,将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时采用常压的原因

规范解答:在常压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再增大压强,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提高不大,但是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22、在气体实验中,若有需要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CO2或H2O(g)等气体来进行定量测定的部分,常常需要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通入氮气或稀有气体等与实验无关的气体的作用

规范解答:(1)实验开始时的作用: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XX对实验造成干扰。(2)实验结束时的作用:将产生的XX气体全部排出被XX试剂完全吸收,以减少实验误差。

23、在定量实验或者制备实验中装置最后连接的干燥管的作用

规范解答:防止空气中的XX气体进入XX装置对实验造成干扰(有时还可能同时起到吸收尾气的作用,如在有关氨气的探究实验中,最后连接的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的作用就可以吸收多余的氨气,同时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24、在尾气吸收装置中试剂的作用

规范解答:吸收尾气中XX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5、在导管末端连接倒置漏斗、干燥管或硬质玻璃管浸入水或溶液中的原因

规范解答:防倒吸(同时具有扩大吸收面积,加快吸收速率的作用)

26、在化工生产流程图题中常考的三个问题;

(1)将矿石粉碎的原因:增大矿石与其他物质(XX溶液或XX气体)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提高浸出率)。

(2)用热碳酸钠溶液洗涤废铁屑等原料的原因:用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的特点清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3)用过量盐酸溶解废铁屑的原因:盐酸除了与废铁屑反应外还有抑制Fe2+水解的作用。


有关化学实验的规范解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

规范解答: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pH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2、酸碱中和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规范解答:当滴入最后一滴XX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XX色变为浅XX色,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色,说明已经达到滴定终点。

3、实验室用烧瓶漏斗式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时,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液体。

4、检验如图的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简答题规范解答要点总结    

规范表达:

(1)空气热胀冷缩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口a 处用橡皮管连接一段导管放入烧杯中的水中,双手握住圆底烧瓶(或用酒精灯微热),若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或移开酒精灯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注,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面差法。将导管口a 处连接一段橡皮管并用止水夹加夹紧,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从分液漏斗口注水至漏斗中的水与容器中的水形成液面差,静置观察,一段时间后若液面差保持不变,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注意:若要检验整个一套连续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只能用空气热胀冷缩法,而且必须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

5、在侯德榜制碱法的生产过程中,先通NH3后通CO2的原因

规范解答:氨气极易溶于水,先通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可以增大CO2的吸收量,增大溶液中HCO3的浓度,利于NaHCO3沉淀的生成。

6、灼烧固体需要的仪器: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石棉网。

7、 采用饱和KCl溶液洗涤K2SiF6沉淀的目的是

规范解答:取洗去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增大K浓度,减少K2SiF6沉淀的损失。

8、检验将二氧化硫和氯气通入水中后两种气体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加少量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若品红溶液褪色,则二者未完全反应。

9、在实验过程中开始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实验后期再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的目的

规范解答:开始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XX气体对实验造成干扰;实验后期再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XX气体驱赶到XX装置中被完全吸收,减小实验误差。

10.、判断蒸发浓缩已经完成的方法

规范解答:当液面上出现晶膜时,说明溶液已达饱和,蒸发浓缩完成。

11、 用分液法分离一种密度略小于水的油状物和一种水溶液时,常常向水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至饱和,然后再静置、分液,加入NaCl的作用

规范解答:增大水层的密度,有利于液体分层。

12、 除去氯化氢气体中氯气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四氯化碳的洗气瓶。

13、 适当升温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速率加快,但是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的原因

规范解答:温度升高能够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温度过高会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反应速率反而降低。

14、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许亚硫酸钠试样置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注意:不能用稀硝酸或硝酸钡溶液,防止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

15、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的方法

规范解答:气流通过试剂的先后顺序以及作用分别是:

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检验H2O       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已经除尽        检验CO2

16、 检验淀粉水解(催化剂是稀硫酸)的产物是葡萄糖的方法

规范解答:检验的步骤是:取少许水解液置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水浴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或产生光亮的银镜,则证明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

17、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的方法

规范解答:检验的步骤是:取少许试样置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酸化,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若产生浅黄色沉淀,则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18、证明分液漏斗中萃取后的两层液体哪一层是水层,哪一层是油层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许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是水层,上层是油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下层是油层。

19、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附近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规范解答:在阴极发生反应:2H+2e-=H2↑,由于氢离子不断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导致溶液中的c(OH)>c(H),使溶液显碱性。

20、 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的方法(提示:Cu2O+2H=Cu2++Cu+H2O)

规范解答:取少许试样置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观察,若溶液呈蓝色,则证明试样中含有Cu2O,反之则不含Cu2O。

21、 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是黑色固体,都能溶于硝酸,高温灼烧得到的产物相同,设计实验鉴别CuS和Cu2S。

规范解答:取等质量的两种黑色固体分别灼烧、冷却、称量直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变化大的为CuS,另一种为Cu2S。

22、结晶的操作方法

(1)用FeCl3溶液制取无水FeCl3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干FeCl3溶液。

(2)用FeCl3溶液制取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置于蒸发皿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用NaCl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将氯化钠溶液置于蒸发皿中,溶液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体积的2/3,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用结晶法分离NaCl和KNO3溶液操作方法

A.若要得到NaCl晶体则要采用蒸发结晶法:操作方法是:将混合溶液置于蒸发皿中,溶液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体积的2/3,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趁热过滤得到氯化钠晶体。

B.若要得到KNO3晶体则要采用冷却结晶法:操作方法是:将混合溶液置于蒸发皿中,溶液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体积的2/3,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晶膜时,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NO3晶体。

2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眼睛平视刻度线,滴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24、分液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将萃取后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小心地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内壁流入烧杯中,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25、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在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上加少量的氯酸钾,并插入一根镁条,用燃着的木条引燃镁条。

26、检验某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

规范解答: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XXX,若不再产生沉淀,则XX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XX离子未完全沉淀。

27、过滤时洗涤沉淀的方法

规范解答: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28、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

规范解答:(以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制得Fe(OH)3沉淀后过滤为例,)

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一般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2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眼睛平视刻度线,滴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30、读取量气装置中的气体体积的方法

规范解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先上下移动量筒(或量气管有刻度的一侧)使量筒内外(或量气管的两侧)液面相平,然后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数据。

3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

规范解答: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pH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32、酸碱中和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规范解答:当滴入最后一滴xx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xx色变为xx色,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色,说明已经达到滴定终点。

33、分液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将萃取后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小心地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内壁流入烧杯中,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4、实验室用烧瓶漏斗式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时,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液体。

35、证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许碳酸钠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呈红色,再向红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碳酸钠溶液的碱性为碳酸根水解所致,即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36、证明分液漏斗中萃取后的两层液体哪一层是水层,哪一层是油层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取少许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是水层,上层是油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下层是油层。

37、实验室从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的矿石(含有杂质氧化铜、二氧化硅)中制取铁红并副产胆矾的实验设计

规范解答:(1)取适量矿石研磨成粉末状,将所得粉末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搅拌、过滤;

(2)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搅拌;

(3)向步骤(2)中所得溶液中加入CuO固体调节溶液的pH在4~5之间,过滤;

(4)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后放入坩埚中充分灼烧即得铁红(Fe2O3);

(5)将步骤(3)所得滤液置于蒸发皿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胆矾晶体。

38、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无沉淀产生,设计实验分别得到BaSO4沉淀、BaSO3沉淀和淡黄色的硫沉淀。

规范解答:

(1)若要得到BaSO4沉淀可加入或通入氧化性物质,如Cl2、HNO3、 NO2、O2等;

(2)若要得到BaSO3沉淀可加入或通入碱性物质,如NH3、NaOH溶液、氨水等;

(3)若要得到淡黄色的硫沉淀,可以通入H2S气体。

39、实验室来证明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并检验产物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

规范解答:

CO气体依次通过的实验装置以及各装置的作用如下:

硬质玻璃管(盛CuO、加热)→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燃着的酒精灯

主反应装置检验CO2除去CO2消除CO的污染

注意:

(1)首先通一氧化碳驱除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

(2)点燃酒精灯之前一定要检验CO的纯度;

(3)停止加热硬质玻璃管后要继续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

(4)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便于尾气燃烧。

(5)实验现象: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0、实验室进行乙二酸分解产物(H2O、CO2、CO)的检验的实验设计

已知信息:

(1)乙二酸的熔沸点较低,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容易气化;(2)草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规范解答:各实验装置以及各装置的作用如下:

硬质玻璃管(给草酸晶体加热)→无水硫酸铜→冰水冷凝装置→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

主反应装置       检验H2O            除去草酸蒸气     检验CO2       除去CO2

 →浓硫酸→ 灼热氧化铜→ 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 → 燃着的酒精灯

除去水蒸气     检验CO        检验新生成的CO2    除去CO2    消除CO的污染

注意:

(1)草酸蒸气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要事先除去草酸蒸气;

(2)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不利于一氧化碳的燃烧,要事先除去二氧化碳;

(3)也可以用碱石灰一次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常用燃着的酒精灯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

25、探究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后红色褪去的原因的实验设计

褪色原因:(1)氯水中的成分与NaOH反应消耗了NaOH,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所致。

(2)氯水中的次氯酸发挥了漂白作用所致。

规范解答:向褪色后的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1)正确,若溶液不变红则(2)正确。

注意:实验的关键是检验酚酞是否还存在。

(责任编辑:)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