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1、“溶化”与“熔化”:“溶化”是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如蔗糖在水中溶化了,碘在酒精中溶化了。“熔化”是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了液态。如铁加热到1535℃时熔化成铁水,硫加热到112.8℃时即变成液态硫。
2.“蒸发”与“蒸馏”:“蒸发”是在加热条件下溶液里溶剂气化的过程。它能使溶液浓缩或溶质以晶体析出。蒸发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如氯化钠溶液经蒸发后可得NaCl晶体。“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液体气化而进行的分离操作,它是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的常用方法。蒸馏一般在蒸馏烧瓶中进行。如蒸馏水就是用蒸馏方法制取的。
3.“通入”与“插入”:“通入”一般指某气体通过导管进入某种溶液里。例如把CO2气体通入到石灰水中。“插入”一般指某种玻璃仪器放进另一种仪器中或某液体内。如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又如在制CO2实验中,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需将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
4.“鉴别”与“鉴定”:“鉴别”是根据物质的特征将几种物质区分、辨别出来。如鉴别NaCl和Na2SO4溶液,可用滴入BaCl2溶液的方法,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为Na2SO4溶液,无变化的原溶液为NaCl溶液。“鉴定”是要确定某物质的组成或是否存在。例如,鉴定某白色晶体是否NH4Cl,就需证明该白色晶体中既含有NH4+,又含有Cl-。
5、点燃与燃烧:点燃是条件,燃烧是现象
6、“烟”和“雾”:“烟”一般指固体小颗粒,“雾”一般指液体小液滴。
7、“炭”和“碳”:“碳”描述的是元素,“炭”描述的是具体的物质。
8、“吸水性”“吸附性”和“脱水性”:“吸水性”“吸附性”指物质的物理性质,前者所吸的对象特指水,后者所吸的对象比较广泛。“脱水性”指物质的化学性质。
9、“逸”和“溢”:前者描述的对象是气体,后者描述的对象是液体。
...
1.测溶液pH的操作 用玻璃棒(干燥洁净)取少量待测液点在干燥的(不能湿润) pH试纸上,待...
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试题逐渐成为了考试的热点,且月考越...
1.亚氯酸钠(NaClO 2 )是一种高效含氯消毒剂和漂白剂,主要用于自来水、污水等水环境...
一、解题要点: 1、防氧化: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易还原性产品被氧化; 2、绿色意识...
化学的实验基本操作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重点,看似简单,但回答必须要规范,今天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