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一定是胶体吗?

来源:未知作者:吴星 点击:所属专题: 丁达尔效应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我们知道,早在1861年,英国科学家格雷厄姆(Thomas Graham)就提出了胶体的概念,他在研究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能否通过半透膜 时,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半透 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扩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我们知道,早在1861年,英国科学家格雷厄姆(Thomas Graham)就提出了胶体的概念,他在研究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能否通过半透膜 时,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半透 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扩散很慢或不扩散。 当蒸去水后,前者容易形成晶体(crystal),后者多呈胶状,他称之为 胶体(colloid)。1869年丁达尔(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光通过溶胶,则从侧面 (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丁达尔效应,其他的分散体系也会产生这种现象,但是远不如溶胶明显。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就成为判别溶胶和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

溶胶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本质原因是:当用可见光(波长为400〜700 rnn)射入溶胶时,由于胶体粒子的半径(为1〜100 rnn)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而发生光的散射作用(散射出来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而出现了丁达尔效应,浊液的粒子半径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则主要产生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溶液虽然也 能发生散射现象,但由于粒子半径太小,丁达尔效应很弱,而难以观察。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1)  粒子半径为1〜100 nm的分散质均匀分散到分散剂中构成的分散系 称为胶体;

(2)  其他的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丁达尔效应,但胶体最为明显;

(3)  丁达尔效应是判别胶体和溶液(除大分子溶液)的最简便的物理方法。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许多分散系(如豆浆、牛奶、云、雾、分散有灰尘的空气等)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些体系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 下都是胶体。我们只能说它们不是溶液,但不能肯定它们全是胶体,因为丁达尔 效应并非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如果一种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半径有1〜100 nm 之间的,也有大于100 nm的,其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这种分散系就不是胶体 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体系绝大多数属于这一种情况。

其次,应用丁达尔效应只能判别胶体和溶液,也就是说“如果有两种液体, 已知其中一种是溶液另一种是胶体,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但不能通过是 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区别开来,当然也不能通过是否产生 丁达尔效应判别Fe(OH)3胶体制备是否成功。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