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教材上认为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是 Ag(NH3)2OH,一次教学过程中的偶然事件引起了我对银氨溶液成分的思考。
教材[1]57 页提供了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1m L2%的 AgNO3溶液, 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 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教材 57 页有这样的描述: 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是 Ag(NH3)2OH (氢氧化二氨合银 )……
教材 58 页资料卡片给出制取银氨溶液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AgNO3+NH3·H2O = AgOH↓+ NH4NO3①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②
在银镜反应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写出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许多学生有疑问:
Ag(NH3)2OH 如何改写? 在进行指导后,我又要求学生写出制备银氨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本意是为了强化 Ag(NH3)2OH 是强电解质:
Ag(NH3)2OH = [Ag(NH3)2]++ OH-。
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
(1)大部分学生直接把①② 两个反应方程式分别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Ag++ NH3·H2O = Ag OH↓+ NH4+
Ag OH + 2NH3·H2O = [Ag(NH3)2]++ OH-+ 2H2O
(2)少部分学生用①+②得:
Ag NO3+3NH3·H2O =[ Ag(NH3)2OH ]+ NH4NO3+2H2O ,
再改成离子方程式:Ag++ 3NH3·H2O= [Ag (NH3)2]++OH-+ NH4++2H2O
(3)有一位学生写出:
Ag++ 2NH3·H2O = [Ag(NH3)2]++ 2H2O
撇开答案的正确性,仅从解题思路看,前两种很容易看懂。
我请那唯一的学生来解释:
反应①生成的 NH4+与反应②生成的 OH-结合生成 NH3·H2O。
在片刻寂静之后,全班爆以热烈的掌声。
按照这样的思路,制备银氨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Ag NO3+2NH3·H2O = Ag(NH3)2NO3+2H2O
那么,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是 Ag(NH3)2OH吗?
二、问题的探究
1.查阅资料
我和几位学生一起查阅了有关银氨溶液制备方法的资料,节选如下:
(1) 《现代有机化学实验》[2]中 Tollen 试剂(银氨溶液)的制备过程为:往 2m L 5%硝酸银溶液,滴加 2滴 5%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 2%氨水溶液,直至沉淀溶解。
(2) 《有机化学实验 》[3]中配制硝酸银氨水溶液的方法为:取 0.3m L 2%硝酸银溶液,滴入 1滴 10%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 2%氨水,边滴加边摇动试管,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即得澄清的硝酸银氨水溶液。
(3) 百度百科中托伦试剂 (即银氨溶液 )的配制方法:在洗净试管中,注入 1m L Ag NO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三份资料中都十分清楚地说明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是 Ag(NH3)2OH。
2.理论分析
前两种制备方法相似, 都是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尤其是第二种方法中更是加入了足够多的氢氧化钠,确保 Ag+沉淀完全,整个过程的反应为:
AgNO3+NaOH= AgOH↓+ Na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在所得的银氨溶液中 Na+、[Ag(NH3)2]+、NO3-、OH-是大量共存的,而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进行,因此该方法中认为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是 Ag(NH3)2OH是较为合理的。
第三种则与教材一致。
我们对教材中制备银氨溶液的反应原理进行了分析梳理:
Ag++ NH3·H2O = Ag OH↓+ NH4+
Ag OH + 2NH3·H2O = [Ag(NH3)2]++ OH-+ 2H2O
NH4++ OH-= NH3·H2O
三个离子方程式叠加得:
Ag++ 2NH3·H2O = [Ag(NH3)2]++2H2O,
银氨溶液的成分应该是 Ag(NH3)2NO3(硝酸二氨合银)而不是 Ag(NH3)2OH(氢氧化二氨合银)。 教材把反应①②孤立起来,忽视了反应①生成的 NH4+没有脱离反应体系从而会与反应②生成的 OH-结合成 NH3·H2O,参加反应的循环。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是 Ag (NH3)2OH 还是 Ag(NH3)2NO3,取决于制备方法。
3.实验验证分析:
实验中用 2% 的 Ag NO3溶液和 2%的稀氨水,我们把两种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 1g / m L,可计算出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约为 0.12mol / L 和 1.2mol / L。
根据化学方程式,1mol Ag NO3最多需要 3mol NH3·H2O 使沉淀完全溶解,得银氨溶液。 2m L2%的 AgNO3溶液需 2%氨水 的 体 积 最 多 约 为 0.6m L,如 果 银 氨 溶 液 的 成 分 是Ag (NH3)2OH, 则 c (OH-) 至少为 ( 2.4×10-4mol) / (2m L +0.6m L) =0.091mol / L,pH 约为 13,呈较强的碱性。
如果银氨溶液的成分是 Ag(NH3)2NO3,则所得溶液应呈中性或很弱的碱性(由稍过量的氨水引起)。
我们采用通过测定不同制备方法所得银氨溶液的p H 来进行验证。取 4 支大小相同的小试管,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 在一支小试管里加入 1m L2%的 Ag NO3的稀溶液, 然后边摇动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 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用 pH 试纸测得此时溶液的 pH 约为 8。
[ 实验 2] 在一支小试管里加入 1m L 2% 的 Ag NO3溶液,然后边摇动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 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开始溶解,将小试管放到离心机上离心沉降,沉降后用滴管吸出上层液体。 然后向试管里加蒸馏水洗涤沉淀,再沉降,再吸液。 最后向试管里加入约 1m L 蒸馏水,逐滴加入 2%的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
用 pH试纸测得此时溶液的 pH 约为 13。
[实验 3] 在一支小试管里加入 1m L2%的 Ag NO3的稀溶液, 滴入 2 滴 5%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摇动试管使反应完全。然后边摇动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用 pH试纸测得此时溶液的 pH 约为 13。
[ 实验 4] 在一支小试管里加入 1m L 2%的 Ag NO3溶液,滴入 2 滴 5%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摇动试管使反应完全。 将小试管放到离心机上离心沉降,沉降后用滴管吸出上层液体。 然后向试管里加蒸馏水洗涤沉淀,再沉降,再吸液。 最后向试管里加入约 1m L 蒸馏水,逐滴加入 2%的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
用 pH 试纸测得此时溶液的 pH 约为 13。
需要说明的是,AgOH 不稳定,很容易转变成 Ag2O,Ag2O也能溶于氨水,反应为:Ag2O+4NH3·H2O = 2[Ag(NH3)2]OH+ 3H2O。
三、结论和建议
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是 Ag(NH3)2OH,还是 Ag(NH3)2NO3,取决于制备过程,关键是看沉淀的溶解过程有没有 NH4+的参与。
[实验 1](与教材中的制备方法相同)制备的银氨溶液主要成分应是 Ag(NH3)2NO3,而其他三个实验中制备的银氨溶液主要成分为 Ag(NH3)2OH。
建议教材修改制备银氨溶液的方法,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采用[实验 3]的方法来制备银氨溶液。
四、我的反思
1.化学教材不可能是尽善尽美、完美无暇的。 如果我们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始终抱以深信不疑的态度,长期以往就会导致我们思维的僵化。 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用批判的态度去质疑、去探索,以便去伪存真。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大胆求证,让学生的思维火花绽放异彩。 只有通过积极地科学探究,才能跳出已有的框框,获取新知。
3.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及时记录自已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反思等方式自我完善,使自已的教学艺术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教材上认为银氨溶液的主要成分是 Ag(NH 3 ) 2 OH,一次教学过程中...
“简单配合物的制备”是十八个学生必做实验之一,也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唯一的学生必...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中加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
人教社高一化学旧版本上有证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四氯化碳分了是非极性分子的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