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专题 |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铜是与人类打交道最早而且最为密切的金属之一。铜也是最早称雄于世的金属,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曾经建立过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铜的冶炼和使用,特别是青铜文化,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之一。
我国在四千年前已进入青铜时代。在商代,青铜的大量使用主要还是制工具。商代晚期,青铜业进入鼎盛时期,最能反映这个时期青铜冶造技术水平的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吴宫压发掘出来的大型祭器——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由含铜84.77%,锡11.64%,铅2.79%的青铜铸成,重875公斤。它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掘出来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青铜器。从河南小屯发掘出来的当时炼铜用的泥制熔炉,每只最多熔炼12.5公斤铜,因此需用70个熔锅同时熔炼才成。加上制模、雕花、修饰等,估计要300人左右,可见当时炼铜的规模之大。
“人以铜为鉴,可以整衣冠”,鉴就是镜子。铜镜的制造又是青铜器技术的一大成就。铜镜表面光滑平整,绝大多数制成圆形。它是直接借金属反光来照看人的面容的。铜镜在我国使用了两千年左右,直到用玻璃镜子代替为止。
1965年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1967年在陕西发掘兵马俑时出土的两把宝剑,1968年在河北汉初刘胜(汉武帝之兄)墓中出土的两把宝剑,都是青铜所铸,虽长埋土中,却不生锈,锋利如新,实在是了不起的技术成果。以上宝剑为何如此锋利?原因是在铜里加锡之后,青铜性能变硬,但变脆了,铸的剑就易折断。再加入铁,性能变韧,不易折断。
铜在地壳中含量为十万分之三,自然界中纯铜是极少的,主要含在铜矿中。主要的铜矿有辉铜矿(Cu2S)、黄铜矿(CuFeS2)、斑铜矿(Cu5FeS4)、赤铜矿(Cu2O)、蓝铜矿(2CuCO3·Cu(OH)2)、孔雀石(Cu2(OH)2CO3)以及胆矾(CuSO4·5H2O)等。
考古学家在商朝殷墟遗址发现了炼铜遗迹,其中有孔雀石矿石,发掘出来的铜器中不含硫,可以推断三千年前炼铜的原料大部分是孔雀石。发掘出来的一些笨重坩埚上还沾有铜渣,可以证明这是炼铜的坩埚。还在附近发现了木炭。从孔雀石冶炼铜的化学反应是:
Cu2(OH)2O3==2CuO+CO2↑+H2O;2CuO+C==2Cu+CO2↑
秦汉以后,我们的祖先在炼铜方面,还有三项重要成就。
第一项是白铜的发明。白铜是铜镍合金。在三世纪的著作《广雅》里记载的“鋈”,就是白铜。白铜呈银白色,不易锈蚀,现用于制造精密仪器。
第二项是黄铜的发明。考古证明早在西汉我国就能制造铜锌合金——黄铜。黄铜的机械强度高,现用来制造机器零件、轴承、弹壳、乐器等。
第三项是湿法冶金术的发明。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信州潜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煮胆矾则成铜。螯胆矾铁釜,久之也化为铜。水能成铜,物之变化,故不可测。”这一反应大规模用于铜的生产上,名叫“胆水浸铜法”,这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古代的中国和日本,金、银和铜三种金属被称为三品,加上铁和锡则合称五金。马克思说...
人类历史上,铁用来制造生产工具得以广泛应用是古代生产力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从青铜...
自从铁以农具的形式出现以后,其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就从来没有被撼动过...
由于不锈钢结构的造型美观、耐腐蚀性好、易于维护和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点,使其在建...
5月20日,A股稀土板块出现涨停潮,成为20日A股市场最大亮点。 单看这条新闻似乎说明不...
矿物的磁性是指矿物被永久磁铁和电磁铁吸引,或矿物本身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