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1.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来源
最先的金属活动顺序表是按照金属单质置换难易程度的顺序排列的,它反映不同金属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剧烈程度,所以其顺序为K、Na、Ca、Mg、Al……,钠在前,钙在后,因为它是从动力学角度反映金属性质,故称为动力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随着人们对电极电势研究的深入,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方向性有了定量的标准,以金属在水溶液中形成低价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为序排列,更能体现化学反应的本质,于是,就有了热力学的金属活动顺序表,即K、Ca、Na、Mg、Al……,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个顺序表。
2.对金属与水反应的理解
本质:金属与水电离出的H+的反应,应符合“强制弱”原理,即氧化性:H+>Mn+,反应的第一步生成“碱+氢气”。
那么,为什么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不是碱,而是Fe3O4呢?
可以这么理解: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水的反应就越难,所需条件将会越苛刻,所以从锌开始,就需要水蒸气了,由于反应的温度高,生成的碱就分解了,生成了对应的氧化物,所以从锌到铅,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氢气”。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特例
(1)K→Na:金属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进行后续的反应。
(2)Mg→Zn:它们与能水解的盐溶液反应时,会消耗溶液中的H+而使盐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例如Mg与AlCl3溶液的反应:
(3)后面的金属也可能与前面的某些盐发生非置换反应,如Cu+2Fe3+= Cu2++ 2Fe2+。实际上,Fe3+的氧化性与Ag+相当。
(4)改变金属离子浓度,也会使金属反应的顺序发生改变,其原因是金属离子的氧化性与浓度有关。有的电镀就利用了这一点。
4.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1)K→Na:常温下生成简单氧化物,加热时,K→KO2,Na→Na2O2;
(2)Mg→Fe:常温下缓慢氧化成膜,高温反应较快,甚至燃烧。其中铝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很致密,对铝有保护作用。
(3)Cu→Ag:加热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4)Pt→Au:与氧气不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5.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铁虽有陨铁,但那是“奥特曼”给的。)
(2)Cu→Ag:在自然界中既存在化合态,又存在游离态。
(3)Pt→Au:在自然界中只有游离态。
6.金属对应的碱的稳定性
(1)K→Na:难分解。
(2)Mg→Zn:高温可分解。
(3)Fe→Cu:用酒精灯稍加热就分解了。
(4)Hg→Ag:在常温下会自动分解。
(5)Pt→Au:没有对应的碱。
Fe 3+ /Fe 2+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77V,高于I 2 /I - 的0.54V,低于N O 3 - ,H +...
1.氢氧燃料电池以H 2 为还原剂、O 2 为氧化剂,电解液为30%的KOH溶液。电极不发生反...
NO 2 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能发生歧化 3NO 2 +H 2 O→2H + +2N O 3 - +NO↑ 相应...
化合价 化合价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即构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
氧化剂 还原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 2 、O 2 、S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
常见阴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S 2- SO 3 2- I - Fe 2+ Br - Cl - OH - 含氧酸根 F - 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