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解题后怎样反思?

来源:未知作者:李从山 点击:所属专题: 反思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在高考化学备考中,许多考生热衷于搞“题海战术”,盲目地进行大量训练,解题匆匆,就题论题,造成做题不少,想题不多,没有反思,没有积淀,没有升华。考试中许多题目“似曾相识”,却又不能正确解答,导致高考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考生只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不重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在高考化学备考中,许多考生热衷于搞 “ 题海战术 ” , 盲目地 进行大量训练,解题匆匆,就题论题,造成做题不少,想题不多,没有反思,没有积淀,没有升华。 考试中许多题目 “ 似曾相识 ” ,却又 不能正确解答 , 导致高考失败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考生只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解题后的反思。其实,解完一道题,绝非大功告成,而应以该题所涉及知识内容为基础,弄清题中内容的内涵、外延以及解题策略和技巧,通过解题获得多方面启示,巩固和扩大解题成果。 那么如何在做完一道题后,总结出一点经验和一些技巧呢? 实践证明,解题后及时进行反思,既提高了考生的解题能力,又减轻了课业负担。下面例谈几个解题后必须反思的问题。

一、反思知识网络体系,夯实基础

    解题后,领悟解题中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查漏补缺,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并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便于知识的贮存、提取和应用,有利于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例 1 】( 2011 · 安徽 卷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 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 Al 的第一电离能比 Mg 大

B. 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 +7

C. 根据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 pH=6.8 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 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 CO2 通入 NaClO 溶液中能生成 HClO

【解析与反思】 解答此题不可仅满足于该题答案为 D, 而要以此题为背景,巩固《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元素周期律、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和特例,同时还要能灵活熟练地将这些知识进行延伸、迁移,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做一题通一类,温故而知新。

二、思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培养发散思维,就是要求学生从已知信息向不同方向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解完一道题后,应从多个角度考虑是否有别的解题途径,以求最简解法,一题多解的示例俯拾皆是,在此就不再例举。

三、思同类,寻规律,触类旁通

解题后,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找出解答这一类习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典例 2 】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乙醛     B .乙醇     C .乙二醇     D .甲酸甲酯

【解后反思】 此题若按常规解法,要计算四次,太繁,若分析其化学式并改写:

A.C2H4O—C2H2(H2O)     B.C2H6O—C2H4( H2O)

C.C2H6O2—C2H2(2H2O)    D.C2H4O2—C2(2H2O)

等物质的量的上述四种物质含碳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氢多者耗氧量多,故选 B 。那么有关一定量烃的含氧衍生物充分燃烧耗氧量的确定这一类题,均可用将其分子式变形为 CmHn(H2O)p 或 CmHn(CO2)p 快速求解,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思差错,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化学题目的编写中经常利用一些易混、易错内容,有意在题目中设置一些 “ 陷阱 ” 或干扰,考察学生对概念、知识点的辨析能力。故解题后都应再回头领悟一下命题意图,总结出跨越 “ 障碍 ” 的技巧。

【典例 3 】 ( 2011 · 新课标全国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 mol NaCl 中含有 6.02×1023 个 NaCl 分子

B.1.00 mol NaCl 中 ,所有 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6.02×1023

C.欲配制 1.00 L 1.00 mol.L-1 的NaCl溶液,可将 58.5 g NaCl溶于1.00 L 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解析与反思】 不少学生错选为 A 。正确答案应为 B 。分析原因不难看出,错在审题不仔细,将分子二个字忽视了。因为 NaCl 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 NaCl 分子,所以 A 不合题意。关于解题后反思错处/总结教训,最好能建立 “错题库 ”, 对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养好良好的做题习惯很有帮助。

五、思一题多变,拓宽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解题后,改变原题的结构或条件,往往可使一题多变,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典例 4 】pH=2 的盐酸与 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PH(    )7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确定

【解析与反思】 pH (酸)+pH( 碱 )=14 的酸、碱等体积混合,溶液呈弱者性质,答案为 A .

如果向纵、横、正、反多方面拓展,改变思路,可衍变出一系列不同题型。

变式一、 pH=2 的盐酸和 pH=12 的氨水混合后,溶液 pH=7, 则所用两溶液体积前者与后者关系为   <   (填“ > ” 、“ < ”、“ = ”或无法确定,下同)。

变式二、相同浓度的盐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   <    7 。

变式三、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7 ,则原两溶液浓度关系为 盐酸 < 氨水    。

变式四、盐酸和氨水混合后,溶液的 pH=7 ,则溶液中 c(NH4+)c(Cl-) 。

变式五、(2011·上海卷)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 a 、 b 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不可能显碱性       B a 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 a 不可能显酸性       D b 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

通过一题多变,深刻领悟知识的内涵,使所学内容系统化,实现做一题,会一类,提高求异变通能力。

总之,在化学解题中,养成解题后及时反思的良好习惯,掌握解题后再分析、再思考的方法, 善于在反思上下工夫,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归纳与规律的形成, 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又可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而且能训练思维、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使自己 “ 乐学 ” 、 “ 会学 ” ,进而提高化学成绩。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