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与相应的旧人教版选修对比分析

来源:未知作者:化学自习室 点击:所属专题: 教材对比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一、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 (1)第一章目录 新教材(20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一、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

(1)第一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反应热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一章将旧教材中前两节合并成了一节,使节奏更加紧凑。同时因为在之前必修阶段已经学到过能源的问题,因此新版教材中将该内容删除,不赘述。

第一节顺序有调整:先讲反应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再给出焓变概念,更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同时还有一个变化是先讲中和热的测定,再讲热化学方程式,且删除了能源这一部分的内容。

(2)第二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合并到了一节,这样节奏更紧凑。同时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实际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

新教材第一节的变化:将旧教材中绪言部分的内容“活化能及有效碰撞理论模型”调整到了本章第一节,这样整个速率的有关概念及影响因素更为完整和紧凑。而新教材中关于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内容呈现是先从实验的角度进行探究,再从活化能与有效碰撞的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新教材中第二节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1)删掉了旧教材中“可逆反应”的有关内容,因为在必修中也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赘述;

(2)新教材调整了一下顺序,先讲化学平衡常数,再讲影响平衡的因素,强调了一些外在条件的改变引起浓度商和平衡常数不再相等时,将导致平衡发生移动。这样改动符合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更能理解这部分内容。

同时新教材中新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这一节内容,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3)第三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电离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三章标题改为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这样的表述更加准确,实际上溶液中除了有离子平衡外,还有离子反应,比如双水解反应,又比如有些离子大量共存,但微量反应等等;此外第四节的标题也作了修改,新的说法更为准确。

新教材强调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这些理论对生命活动、生活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指导意义,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有重要作用。

(4)第四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二节 电解池

第三节 电解池

第三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四章标题改为了“化学反应与电能”,更贴合本章所讲内容;把原教材中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合并为一节内容,使节奏更加紧凑;把“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改为“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表述更为严谨,因为金属的腐蚀不仅仅包括电化学腐蚀,还有化学腐蚀。

新教材强调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核心要素都是以发生在电子导体(如金属)与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它们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跟旧版本教材相比,表述更为严谨贴切。

三、具体内容变化

(1)新教材增加了“体系”、“环境” 、“内能”、“基元反应”与“反应历程”等的概念,对“反应热”等相关概念的表述更加准确严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现了新课改下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2)对于△H的单位“mol-1”含义的解释有变动:新教材中的解释更具体,理解更容易。

(3)对中和热测定实验的改进:旧教材中的这种实验装置在学校老师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认为保温性能不好,实验误差较大,将其改为如右图所示的简易量热计的装置后,保温性能大大提高,减小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学校师生的可操作性。

(4)新教材中设计实验定性与定量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新教材中关于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贴合新课标的要求: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6)新教材中更加强调了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关系。强调通过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7)根据新课标的改变调整教材的相关内容:新课标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原: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8)新教材突出强调了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等平衡常数的含义,对学生对这部分概念的理解的要求提高。

(9)新教材突出了浓度商与溶度积的相对大小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10)新教材更加突出思路和方法的导引,更凸显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1)新教材的更突出要求学生在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自行分析、解释电池和电解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

(12)新教材突出对原电池模型和电解池模型的建构与认识,突出方法、模型、研究视角的构建

(13)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科技、国防等领域中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社会热点问题

一、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值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

(1)第一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章第一节调整内容呈现顺序

旧教材:第一节 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新教材:第一节 能层与能级——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说明:新教材中调整了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这个内容的顺序,这个内容和能层与能级联系更为紧密,是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此外,关于“核外电子排布”,新教材围绕以“构造原理”为主线进行编排,基于此,新教材将“能量最低原理”调整到本节最后,与“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起讲解,三个规则共同决定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

(2)第二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二节 分子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分子的立体构型”改为“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性质”改为“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新的说法更加严谨。

(3)第三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

第四节 离子晶体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加入了“物质的聚集状态”的有关知识,对于“液晶”“等离子体” 等新的聚集状态有介绍;将“原子晶体”改名为“共价晶体”;将第二章的“配合物”有关内容调整到本章,同时增加了“超分子”的有关内容。

三、具体内容变化

(1)新教材强化“构造原理” 是基于原子光谱得知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归纳抽象出来的,是经验的。

(2)新教材更加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学科逻辑性:

(3)新教材从“构造原理”得出的电子排布出发,探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4)新教材“整理与提升”归纳更为系统,逻辑性更强,引导学生用证据推理来建构原子结构的模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素养。同时将整个章节内容形成网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5)新教材中删除了旧教材中关于等电子体的有关概念和知识。“等电子体”有关概念是一个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局限性,新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删除,使教材内容更为严谨。

(6)新教材增加了分子结构的测定有关内容,更注重对分析化学相关知识的呈现:

(7)新教材将“配合物”有关内容移至第三章,这样使“分子的空间结构”这一节的逻辑更为严密:

(8)新教材删除了“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分子立体模型”这个实践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教与学的反馈,这个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真正实践,因此删除。

(9)新教材增加了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帮助学生建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0)新教材删除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这部分内容

(11)新教材更突出方法、模型、研究视角的构建,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素养。

(12)新教材增加了“物质的聚集状态”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加入了“等离子体”与“液晶”等新的概念,显示知识的迭代更新与与时俱进:

(13)新教材增加了“晶体结构的测定”有关知识,呼应了第二章“分子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分子结构是可以实验测定的,确定键长键角

(14)新教材删除了金属晶体中原子堆积模型,这本书的整体难度下调:

(15)新教材中删除了离子晶体的“科学探究”以及“晶格能”的概念,增加了“离子液体”的内容:

(16)新教材中增加了“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以及“纳米晶体”的有关内容,表述更为准确

(17)新教材中增加了“超分子” 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

一、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

(1)第一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旧教材中前两节合并成了一节,使节奏更加紧凑。同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这个内容调整到了第二章第一节“烷烃”这里,这样结构体系更为严谨。

(2)第二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二章 烃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烷烃

第一节脂肪烃

第二节烯烃炔烃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三节芳香烃

第三节卤代烃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卤代烃”这一内容调整到了“烃的衍生物”这一章中,本章只讲“烃”的有关内容,更加突出结构分析对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由烷烃过渡到烯烃、炔烃再到芳香烃的过程中,分子的不饱和度逐渐增加,强调对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包括碳原子成键方式、共价键类型等,引导学生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维方法入手,更有效理解和掌握有机物的性质。

(3)第三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卤代烃

第一节醇酚

第二节醇酚

第二节醛

第三节醛 酮

第三节羧酸 酯

第四节羧酸 羧酸衍生物

第四节有机合成

第五节有机合成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中增加了“酮”的有关内容,在羧酸衍生物中除了“酯”的知识外,还增加了“胺”、“酰胺”的有关内容。

(4)第四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第四章 生命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糖类

第一节油脂

第二节蛋白质

第二节糖类

第三节核酸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四章将之前的“油脂”的有关内容调整到了第三章“羧酸衍生物”中,本章节主讲糖类、蛋白质和核酸三大生物大分子,其中核酸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功能比旧教材中介绍更为详细,体现了学科的发展。

(5)第五章目录

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

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

第五章 合成高分子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三、具体内容变化

(1)同分异构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新教材中对各种异构情况通过表格呈现,详细解释与举例说明了各种异构情况,对比鲜明,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接受。

(2)新教材中增加了有机物中的共价键。。

(3)基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在质谱法对有机物的研究方面有内容的更新,新的说法更为严谨。。

(4)基于化学学科的发展,新教材增加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有关介绍,并配合一个科研实例,加以说明有机物的研究方法,发展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5)新教材更加突出对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包括碳原子成键方式、共价键类型等,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过程。。

(6)新教材更突出强调基团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与对比的方法对相似结构物质的性质进行比较学习。

(7)新教材更落实了新课标的变化,根据新课标中对各类衍生物的掌握要求不同,编写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也出现变化。

(8)新教材突出强调共价键的极性、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和有机反应的影响(与新编的选择性必修2中的有关内容相呼应)。

(9)新教材的有机合成这一节中增加了“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构建碳骨架和引入官能团”。

(10)新教材中增加了有机合成的发展历史以及有机合成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合成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前沿科技。

(11)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糖类”增加介绍了“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内容,同时增加了单糖的环状结构,这些为后续学习核酸进行铺垫。

(12)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新教材对于核酸的讲解更为详细。

(13)新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

(14)新教材突出了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分析,更形象化地展示复杂结构,体现了有机化学的学科观念。

(15)新教材更加联系中国国情,挖掘热点问题中的化学元素。

(16)新教材更加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密切联系学科知识。

(17)新教材在“通用高分子材料”部分增加了“聚酰胺纤维”,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部分增加了“高分子分离膜”紧跟科技前沿。 

(18)新教材更加强调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进行分子结构设计与修饰,培养学生的有机化学学科观念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