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按字母检索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使用高中新教材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困惑与思考

来源:未知作者:谢文芳 点击:所属专题: 化学教学 必修二 必修一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一、新教材必修《化学1》、《化学2》的特点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新教材以全新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例如:新教材设置了许多栏目,其中《科学探究》是以探究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一、新教材必修《化学1》、《化学2》的特点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新教材以全新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例如:新教材设置了许多栏目,其中《科学探究》是以探究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思考与交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沟通和交流。《科学视野》则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必修《化学1》、《化学2》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但知识都很浅显,突出和强调“基础性”。《化学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重视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体现化学学习的一些主要特点。《化学2》则是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结构和反应,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二、新、旧教材的对比以及“转身”的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

 必修《化学1》和《化学2》,虽然只有八章,内容却涵盖了旧教材几乎三年的内容。如《化学1》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介绍了“钠、铝、铁、铜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和“硅、氯、氮、硫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胶体知识;化学实验基础介绍了基本操作、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还有各类化学计算等内容;仅《化学1》的这些内容,过去至少需要二学期(72课时),而现在只有一学期(36课时),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惑,怎么办?

  对策:深入研究教材知识,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必修《化学1》、《化学2》的目标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一定程度影    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模块1中的第二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以“事实学习”为特征的课型,为了避免这类内容学习中常见的“一听就会,一用就乱”,一定应该有化学基本理论作为主线贯穿进行学习。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隐去了周期和族这条过去最熟悉的线索,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横向分类,横向比较,了解通性,突出特性。这样的集中介绍,有其明显的特点,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又缺乏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大量实验归纳知识,若教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背化学”的死胡同。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金属活动顺序”知识出发,突出“分类”这个主线,才能使基础知识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新课标要求与模块学习结束时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比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些重要的化学知识,在前两章有了初步印象后,在后续所有单元学习中,必须反复出现,反复应用,在必修模块全部结束,才提高到期望的要求。我们按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适度控制难度,不做随意拓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尽量用好教材,多联系实际,少增加知识点。

 困惑二:学生反映听课易、解题难。

 由于新教材的习题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很多教辅资料与新教材不配套,充斥了明显与新课标背离的繁、难、偏、旧的陈题,学生反映上课能听懂,课后解题难的困惑。

 对策:精选习题,培养能力。

 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时能以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完成练习,不仅能深刻地理解知识,还能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如:在学习必修《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时,课堂上我们认识到Zn/H2SO4/Cu原电池是以活泼金属锌作负极。学生容易形成这类简单的原电池都是以活泼金属锌作负极。但在练习中我们选编了这样的题目: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哪个作负极?经思考得到是以铜作负极。从中学生可以发现在原电池中并不完全是以活泼金属作负极。有些学生还可举出其它一些例子。如: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中是以铝作负极的。这时我们就在巩固练习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避免老师“困难地教”,学生“困难地学”。

  每课时我们备课组分工合作,由一位老师采集、筛选习题,其它老师研讨后印发给学生练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困惑三:探究实验与课堂教学的矛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新课标又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新教材新增了“科学探究”栏目,可由于“科学探究”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安排起来非常困难,直接导致有一些要学生探究的实验以演示实验代替,而且一些实验内容的调整也给实验药品和仪器的配置带来困难,有些实验暂时无法开设。

  对策:开放实验室,优化教学手段。

  我们考虑在完善仪器和药品的前提下,必要时将化学课堂由教室迁移至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合作,而老师一旁启发,指导、协调、帮助。

 如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中,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药品,首先将学生分组,讲述实验的内容和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的方案,再由各组代表阐述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可行的给予肯定;不可行的给予指导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观察、分析、推理、探索,归结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异同,并完成实验表格,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和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有效地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教学目标。

  困惑四:探究式教学与教学时间的冲突。

 “科学探究”不应只停留在实验上,它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探究的过程也是个耗时费力的过程,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把课本上涉及的所有知识的产生过程都模拟科学史重复一遍。要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模块的主干知识。

  (2)重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在这些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素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3)探究要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调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量大,跳跃性强,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特别有利于尖子生的发挥,但对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首先注意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探究。其次,留给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要广。探究时间的确定要以大多数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为原则,这样人人有内容可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观察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意见,形成讨论的氛围,在讨论和辨析中得出结论。结论可以不唯一,但必须要有结论。

  困惑五: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

  在新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例如,初中教材中对酸、碱、盐及其相互反应的要求过低,高一如果不补充内容,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分类”部分就较困难。

  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借来初中课本尽快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处理好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

  总之,必修《化学1》和《化学2》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新的平台,为后续其他模块化学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基础,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内容的整体性,教学方式多样化,完成由“教”师向“导”师的角色转换,由重“教”向重“学”转化,此外,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我们仍然保留了一些旧教材知识的逻辑性以及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他们提前认知一些知识的规律性,我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并为后续的学习减轻负担。

  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行,我们在新课改的路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我们更期待新课改的前途一片光明。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