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目标

来源:未知作者:邵磊 点击:所属专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教学要求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主题 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说明 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2 知道电子云。 运用图形、模型或多媒体手段等来说明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电子云。 2.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说    明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2知道电子云

运用图形、模型或多媒体手段等来说明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电子云。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1知道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电子自旋的涵义。

2.2了解原子轨道(s、P轨道的形状、伸展方向、能量高低顺序和表示形式)。

2.3不同电子层(能层)含有的原子轨道的类型、数目和不同能级(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2.4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规律(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2.5了解电子排布式。

2.6知道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分区。

从已有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初步规律中引伸,引导学生认识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合理运用图形、模型或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层、原子轨道、电子自旋等抽象概念。

利用典型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要求学生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树立正确的物质观。

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1知道元素的电离能。

3.2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3.3了解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3.4能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难易,解释某些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3.5知道元素的电负性。

3.6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负性和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

3.7了解元素电负性大小与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

教学中注意《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律等有关知识的衔接和迁移,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电离能、电负性。

引导学生利用有关图表讨论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解释元素主要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引导学生重视元素电离能、电负性在分析化学键的成因、分类等方面的应用。

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的跃迁。

4.2知道电子跃迁的简单应用。

通过氢原子的光谱分析,让学生知道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子跃迁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1.1了解离子键的本质。

1.2了解离子键的形成。

1.3了解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在必修课程中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电负性差值较大的原子间通常形成离子键,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探究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要求能书写常见离子化合物(NaCl、CaCl2、Na2S、Na2O2等)的电子式。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探究熔融盐导电性的实验。

2.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2.1知道晶胞的概念。

2.2知道晶格能。

2.3了解影响离子晶体晶格能大小的主要因素。

2.4知道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键强弱的关系。

2.5知道离子晶体晶格能与其某些物理性质的关系。

氯化钠、氯化铯等晶体为例,使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晶胞和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运用数据、实例等帮助学生理解离子晶体的熔点等物理性质与晶格能大小的关系。

引导学生制作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展探究胆矾、明矾或铬钾矾晶体的生长条件的实验。

3.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1了解共价键的本质。

3.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

3.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4了解σ键和π键。

3.5知道共价键的键能、键长、键角。

3.6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联系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的电负性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成因、本质和特征,认识σ键和π键的形成条件,分析一些简单分子(如N2、H2O、H2O2、Cl2、HCl、CH4、C2H4、C2H2、C6H6等)中存在的σ键和π键。

借助一些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理解键能、键长、键角,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键能、键长、键角分析一些简单分子的空间构型,说明一些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如反应热、分子的稳定性等)。

4.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1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4.2了解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3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4.4了解配位键的本质。

4.5了解配位键的形成。

4.6了解简单配合物。

4.7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使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手组建分子球棍模型,认识一些典型分子和离子(如N2、H2O、CO2、NH3、CH4、C2H4、C2H2、C6H6 、NH4+等)的空间构型;学会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知识解释这些典型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

要求学生能以一些简单配合物为例,说明配位键成因,认识其表示式。

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探究简单配合物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5.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5.1了解手性分子。

5.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收集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应用的资料,并以板报、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

6.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6.1了解等电子原理的涵义。

6.2能举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引导学生查阅N2、CO的有关数据,通过比较,认识等电子物质具有相似的结构与性质,了解等电子原理及其应用。

7.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7.1了解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使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分析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中探究和归纳原子晶体结构的特征,并解释原子晶体高熔、沸点和高硬度的原因。

8.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8.1知道金属键的本质。

8.2知道决定金属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8.3能应用金属键理论对金属一些物理性质的解释。

从常见金属(如铝、铁、铜等)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感悟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而分析和推理金属键原理的基础知识。

9.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9.1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运用实物、模型或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金属晶体的三种常见堆积方式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对应的晶胞中金属原子的数目。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观手段探究微观结构的学习方法。

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1.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知道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结合水的熔点、沸点及其分解温度等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2.1能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的影响。

 

以氯化氢、卤素单质等常见物质为例,说明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其熔、沸点低的特点及熔、沸点变化的原因。 

3.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1`知道氢键的本质。

3.2知道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以氟化氢、水、氨为例,探究它们熔、沸点异常的原因,使学生形成氢键的概念,知道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氢键和化学键的区别。

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4.1了解分子晶体。

4.2了解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熔、沸点等)的特点。

4.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比较四种晶体的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力及主要物理性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四种晶体的性质差异,判断晶体的类型,了解晶体的一些应用。

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1.1认识到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

1.2认识到“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

1.3认识到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引导学生收集人类探索物质结构过程中成果、方法和手段,以板报、讨论、小论文或PPT文稿等形式展示、交流。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艰辛和乐趣,并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

分析实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2.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2.1了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2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在有关物质结构的教学中进一步强调“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的观点,重视学生对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的学习和体验。

3.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3.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3.2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在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负性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注意与必修模块中有关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的联系,分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族的关系,以及与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4.1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4.2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等观点,初步学会用此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一些物质的有关性质。

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结构的研究在合成新药物、新材料等方面的运用,并认识探索物质结构的美好前景。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