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必修1、必修2涵盖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原理、有机化合物基础,化学实验和基本计算各类知识。这么多重要的内容与72学时构成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 必修化学教材看起来只有几章,但内容涵盖了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钠、铝、铁、铜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硅、...
主题 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说明 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2 知道电子云。 运用图形、模型或多媒体手段等来说明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电子云。 2.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台湾高中化学教材印象(一) 台湾同行朋友给我寄来一套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其实是教师用书),五册,“龙腾文化公司”出版。三册为“基础化学”,成功大学化学系黄得时教授主编,供高一和高二使用,两册为“选修化学”,台湾大学化学系张哲政教授主编,供高三(分流)用。 先...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
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是什么人出的?谁是阅卷者?高考卷与平时的模拟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能不能预测高考真题?这些问题不清晰,备战高考就成了“盲人摸象”。 所以说,大多数的考生和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都在打一...
一、“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未知”到“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已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已知”。所谓教师的“已...
学科教学中的文化首先是本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核心观念,兼顾大理科层面和社会学层面的人文素养。对,是兼顾。化学是化学,不是科普,不是文学,不是社会学。一堂(或一个单元)有知识并有文化的化学课应该有以下四个要素。 一.有知识主题,可能还有文化主题。 比如讲工...
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笔者认为备课应做到“六备”。 一是脑中有“纲”。 这个“纲”指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因为它是课改的纲领性文件,新课程的...
一 . 试题的难度 (一)什么是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二)难度的计算 1. 单个选择题目的难度计算 单个...
课程改革前,课堂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教材的统一性与教学理念的单一性;课改后,课堂低效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对教学理念多元化和教材多样化的处理不当。作为身处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如何去理解并顺应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才能够让自己的课堂真正走出低效的...
人教版化学教材编者周业虹老师就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中内容变化进行了梳理。 1.讲电解...
1.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别调整。 卤代烃的官能团名称改为碳卤键,酮的官能团名称改为酮...
1.原子结构的编排顺序发生重构 (1) 新版教科书舍弃了“原子的诞生”,用简单的科学...
说明:此次教材改动部分内容是基于2027届高一学生所使用教材(后文用“现”代替)与2024...
2023年7月印刷与2022年7月印刷的变化之处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材变化对比( ...
1.增加实验带来教学挑战 旧教材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明确的要求, 教师在实际教学...
2017年版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
人教社老师对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答疑记录(2020.11) 1.3d 能级与 4s 能级能量哪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