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晶格能指将1 mol 离子晶体完全气化为气态阴、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
ⅡA族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顺序:
MgCO3<CaCO3<SrCO3<BaCO3
用晶格能概念解释分解温度顺序的如下:
加热条件下ACO3=AO+CO2,该反应生成的氧化物 AO 晶格能越大,AO 越稳定,该反应越容易发生,该碳酸盐的分解温度就越低。上述四种碳酸盐分解后,生成的氧化物中,MgO 晶格能最大,故MgCO3分解温度最低。
但是若比较上述四种碳酸盐的晶格能,应当是MgCO3晶格能最大,分解温度应该最高。
为什么不用比较碳酸盐晶格能的方法来判断其分解温度?
这是因为碳酸盐 ACO3中碳酸根是复杂离子,相比较氧离子体积大多了,导致第二主族碳酸盐之间晶格能的差别较小。更重要的原因是,碳酸根在二价阳离子的作用下易极化,分解为氧负离子和二氧化碳。所以第二主族碳酸盐本身晶格能的大小对于它们的热分解反应不起主要作用。或者说在碳酸盐熔化之前已经分解了。
典型例题:X、Y都是ⅡA(Be除外)族的元素,已知它们的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T(XCO3)>T(YCO3),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晶格能:XCO3>YCO3
B.阳离子半径:X2+>Y2+
C.金属性:X>Y
D.氧化物的熔点:XO<YO
A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与形成碳酸盐的金属元素的活泼性有关,金属越活泼,形成的盐越稳定,因此根据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T(XCO3)>T(YCO3),可判断出x的活泼性大于Y,即金属性:X>Y,在周期表中,X位于Y的下面,阳离子半径:X2+>Y2+,所以B、C选项正确。根据阳离子半径:X2+>Y2+以及影响离子化合物晶格能、熔点、沸点的因素可知,晶格能:XCO3<YCO3,氧化物的熔点:XO<YO,A项错误,D项正确。
1.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区别? 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其结构特征是其内的原...
一般离子晶体配位数由阴阳离子半径决定: 一般来说半径比(rˉ/r+)在0.2~0.4之间的,...
晶体是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而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a.单晶体都具有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例如,食盐晶体是立方体、冰...
【晶格能定义】晶格能是指在标准状况下,使离子晶体变成气态正离子和气态负离子时所吸...
NaCl晶胞 CsCl晶胞 CaF 2 晶胞 ZnS晶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