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


按字母检索
学习小专题

数据词典

元素手册

元素周期表

假期高中化学辅导课程: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高中化学在线课堂实录,涵盖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等课程模块,由名师分课时讲解,与课堂教学同步,可作为化学学习的先修课或复习巩固课。

学习方式:先预习课本,再观看课程视频,再结合学习同步资料如《步步高》中导学案或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最后再结合课时作业进一步提高。

学习说明:点击图片即可直达。

人体酸碱理论的是非真假

来源:未知作者:王兵 点击:所属专题: 饮食营养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人体酸碱度的秘密在哪里 酸碱性体质之说的强势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虽然也感觉它说不清、有时也会自相矛盾,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都逐渐接受了它。对人体健康而言,这到底是福是祸呢? ●酸性体质和癌症到底有无因果关系 ●人体的酸碱度自己能不能测定 对于酸碱性体质的

网站温馨提示,请您保护好眼睛!双击图片可放大!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默认色) 灰 银河白 字体:

人体酸碱度的秘密在哪里  

酸碱性体质之说的强势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虽然也感觉它说不清、有时也会自相矛盾,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都逐渐接受了它。对人体健康而言,这到底是福是祸呢?

●酸性体质和癌症到底有无因果关系

●人体的酸碱度自己能不能测定

 对于酸碱性体质的说法,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孙伟教授表示,在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这些词。

孙伟教授说,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是偏碱性的,之所以这么稳定,原因在于人体有三大调节系统,分别为体内缓冲系统调节、肺调节、肾脏调节。在体内缓冲系统调节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就是,体内酸多了,有碱性物质来中和;碱多了,又有酸性物质来中和。而肺调节,就是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人会加快呼吸,将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则呼吸变缓。肾脏也很重要,它能吸收碱性的碳酸氢盐,并排泌酸性产物。

人体的血液不可能靠吃、睡就“变酸”,只有当以上三大调节系统出了问题,比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况下,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才会被打乱,出现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孙伟教授说,在医学上,如果体液pH值低于7.35,就属于“酸中毒”,而这是严重的疾病,必须治疗。“酸中毒”主要有一过性和长期性两种,一过性酸中毒可以迅速恢复,比如暂时性呼吸道梗阻,机体产生无氧代谢,导致血液偏酸;长期性酸中毒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肾小管酸中毒,多由药物、风湿免疫疾病、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引起,二是肾功能受损,导致体内的酸性物质排不出去。如果血液偏酸,要立刻就医,光通过饮食、休息自我调节是不可能缓解的。

人体出现酸碱不平衡的状态,通常是患病所致,例如在快速减肥或罹患糖尿病时,人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多,甚至出现酸中毒。

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酸性体质人,因为不管是在医学临床还是在研究中,只要一个人的身体偏酸,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处于酸中毒状态,不出几天就必定会死亡。

小便的酸碱度与血液的酸碱度不是一回事

之所以酸性体质在这些年被频繁提起,这可能跟临床上酸中毒疾病较常见有关。孙伟教授说,人体酸碱平衡紊乱有四种: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其中前两者较多见。就酸中毒的治疗来说,首先要从“治本”着手——由尿毒症引起的,需要透析;由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岛素。根本不能靠吃“碱性食物”来解决。

而且,虽然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类在长期适应膳食的条件下,体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平衡。健康人血液的pH值恒定保持在7.35-7.45的范围,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除非消化道、肾脏、肺等器官发生疾病,造成人体代谢失常。

网上还有“通过测尿液的pH值来判断体内酸碱度”的说法。孙伟教授说,人的尿液本身就偏酸,而尿液的酸碱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酸碱度。尿液酸碱度是与饮食相关,吃肉蛋奶时,尿液会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尿液会相对偏碱一些。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它的pH值不能代表血液的pH值。并且,血液酸碱度不是自己在家能做的。医学上要求抽动脉血,还要完全隔绝空气,家里显然没这个条件。

pH值也有“底线”

 

咱们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大概由几十万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生存于体液(主要为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中,体液正常的酸碱平衡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如乳酸、二氧化碳等,同时产生少量的碱性物质。虽然这些代谢产物酸多碱少,但机体具有强大精密的调节体系来维持体液酸碱度平衡。

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身体是酸是碱,就要弄清自己的pH值。通常用pH值来衡量体液的酸碱度。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指数的数值,一般在0~14之间,当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大于7时呈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这个pH值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少一分或者多一分都不行。人体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定期检测自己身体的pH值,防止出现酸碱失衡呢?

其实,我们的身体有着精巧复杂的设计,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变酸可不是容易的事。就拿最先参与酸碱平衡调节的器官是小肠来说,虽然它并不直接产生酸或者碱,但可以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对胰液中碱的再吸收,从而来调节血液中碱的浓度。小肠还可以通过调节对食物中碱离子(例如镁、钙、钾等)的吸收来维持酸碱平衡。大肠也能调节对含硫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的吸收,一般含硫氨基酸和有机酸由消化系统进入肝脏等器官,经过代谢反应后生成氢离子(酸)或者碱离子,并释放到血液中。

但是我们的血液面对从肝脏涌来的大量酸和碱毫不惧色,因为血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这些酸和碱也无法兴风作浪引起血液pH值的急剧变化。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会像一个小泵将酸性物质排出,并回吸碱性物质,同时还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另外,我们吃进去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经过体内代谢反应后的最终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因此我们的肺也没闲着,不断的排出二氧化碳,它是调节酸碱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

人体酸碱度与健康有何关系

肿瘤患者是酸性体质乃因果倒置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性体质论”中很吸引眼球的一点,60多岁的陈女士就非常信奉。

为了防止得上肿瘤,有一天,陈女士专门让女儿到网上查找酸性比较强的食物有哪些。在女儿查到的食物清单中,她惊奇地发现,我们常吃的鸡、鸭、鱼、肉、蛋、米、面、油、糖、酒等都属于酸性食物。这下子陈女士可就犯了难,不吃鸡、鸭、鱼、肉、蛋她倒是能做到,但米、面、油这些都是日常饮食中最基本的食物,不吃这些,还能吃啥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李苏宜说,这样的担忧没必要。肿瘤有很多种,每种肿瘤的诱发因素都不同,目前公认的致癌因素不少,“但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这个说法。而肿瘤是各种综合因素所致的,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不是一个酸性食物或者碱性食物就能诱发的。”

 “酸碱性体质论”中有种说法,癌症患者100%是酸性体质。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专家认为,不是酸性体质导致了癌症,而是癌症病人在治疗中服用了某种药物导致了酸中毒,是代谢出了问题。

长寿是吃碱性食物吃出来的?

老许也对“人体酸碱平衡”理论中的一些说法想不明白,如果按照酸碱体质的说法,常吃碱性食物长寿,但在盛产寿星的新疆,那里老人的饮食以肉和馕为主,蔬菜摄入不多,还喜欢喝白酒,肉和酒都算酸性的,这似乎跟长寿和健康的规律相悖啊。

“其实,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有规律的生活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新疆的百岁老人大多生活在农村,那里空气质量较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压力较轻。最关键的是老人都会自我调节,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相关专家分析,他们的长寿好像和常吃碱性食物的理论沾不上边。

控制酸碱度就能决定生男生女?

如今,关于酸碱性体质的话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健康的范畴,而且延伸到了生育的领域。结婚两年的吴女士,正准备要孩子。朋友告诉她,网上有种说法,多吃碱性的食物容易生儿子,多吃酸性的食物容易生女儿。难道通过饮食可以轻松实现生男生女的愿望?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南京地区的几位妇产科专家、生殖领域的专家,几位专家认为,在碱性环境中含Y染色体的精子比较活跃,易优先受精而生男,在酸性环境下含X染色体的精子易优先受精而生女,从理论上来讲,这个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想通过饮食来改变人体酸碱度以影响胎儿性别,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有人仅凭味道来确定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认识。比如醋和苹果虽酸,却是碱性食物。正确的说法是,凡经消化吸收代谢后以产生钾、钠、钙、镁等阳离子为主的属于碱性食物,而产生磷、氯、硫等阴离子为主的食物属于酸性食物。有些味道颇酸的水果,如柠檬、柑橘、杨桃等,进入人体后经代谢会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体外,剩下的阳离子便占据优势,故仍属碱性食物。而吃起来并无酸味的肉、鱼、蛋、米和面,经人体代谢后产生的阴离子较多,却属于酸性食物。

关键问题是,我们所吃的食物并不会轻易改变人体的酸碱度。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体内的酸碱度是相当恒定的,因为体内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缓冲物质,像碳酸盐、磷酸盐和蛋白质等,它们可以防止体内酸碱度发生急剧变化,使身体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同时机体还能通过肺、肾等脏器进行调节,以保持人体生理需要的pH值。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要知道,任何食物要经过的第一关就是胃,然后才是肠。在这样的缓冲机制下,任何食物在胃里都呈酸性,到了肠里就都变成碱性的了。

因此,试图通过饮食来改变体内的酸碱度是不可能的,利用调节饮食的酸碱度来人为决定生男生女的想法更是不切实际的。

 

人体酸碱浓度是一个动态平衡

食品引起酸性体质的研究报告根本不存在

 “酸碱性体质”一说给许多人造成了困惑,在营养学家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江苏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袁宝君教授介绍,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这样的说法。近年来,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宣传文章很多,但诸如“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酸性食物对健康有害”的宣传,却在误导居民健康饮食。有关专家在检索了全球近50年来1000多篇有关机体酸碱平衡的论文,也没有发现因为食品酸碱性引起酸性体质的研究报告。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有研究食品化学的学者将食物燃烧后剩下的残渣溶于水,再测酸碱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矿物质成分。在食物的化学研究中,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为成酸食物和成碱食物)。分类根据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的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钾、钠、钙、镁含量较多的灰分则生成碱性溶液。这种研究主要用于评价食物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在食物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中使用很多。

但食品化学研究与食物进入人体后复杂的代谢有着天壤之别。食物分为酸碱性是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跟食物进入体内以后的代谢变化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可以决定的。

蔬菜水果有益健康并非因为属于碱性食物

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作出了澄清:“‘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酸性碱性食物说,是脱离了人体自身调节功能来说事的,缺少了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同时也是缺少科学证据。正常人体具有很强的电解质调节功能,包括人体的呼吸、肾脏等系统,可以把身体恒定在一定范围,而不是靠碱性食物来中和的。”袁宝君如是说。

人体酸碱浓度是一个动态平衡

南京市中医院的谢英彪教授说,人体酸碱度的正常调节是通过血液自身、呼吸及肾脏的调节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在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摄入和产生酸性及碱性的物质。正常情况下,酸碱物质在体内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体会对其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人体胃酸的浓度很高,但是血液中的酸碱度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便证实多数正常人具备自身调节水平。

  “所以,不必过于关注食物的酸碱度,即使某天或某顿吃的酸性或碱性食物多了一些,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不会对健康有多大妨碍。”谢英彪教授说,现在有些厂家为了宣传、推广碱性水等保健品,极力宣扬酸性食物有害论,这是不正确的。

袁宝君教授也认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建议“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还提出“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都是根据近年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出的膳食措施。而按照“食物酸碱平衡论”,将鱼、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归类为“酸性食物”,将使人们在选择食物时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浏览、收藏、分享;若对您学习有帮助,请点击打赏图标,扫描二维码,赞助本站。
------分隔线----------------------------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分隔线----------------------------
相关文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列表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二维码图片
欢迎订阅网站动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
化学自习室APP下载二维码
化学自习室APP
欢迎使用化学自习室APP,扫码就可下载。
推荐内容
  • 看透药名的秘密,可能会救你一命

    生病,是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生命历程,我们总会经历。然而,当不幸身受感冒、头晕、...

  • 口罩的知识

    口罩的起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出现的“类口罩物”,当时波斯人在宗教仪式时用...

  • 我们吃的感冒药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1、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在医学界又简称扑热息痛。 按照2004年版的全美通用医学...

  • 茶的化学成分介绍

    ▲茶的内含物质与茶汤口感的对应关系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有意思多了。 茶叶的滋味,是由...

  • 烟酒茶的化学诠释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之外,人类还逐渐养成了一些特殊的吸食...

  • 服装衣物洗涤标志说明

    一、锦纶纤维织物 锦纶材质的内衣的缩水率较小,使用一般肥皂和洗衣粉均可。由于这类...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