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掌握规律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规律,但没有物理中的定律、数学中的定理那样严密,往往有一些反常的特例,学习过程中容易被疏忽。因此,在学习中要掌握物质的个性,并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全面运用知识去认识问题。下面就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反常规情况进行讨论。
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
但向CuCl2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CuCl2+H2S===CuS↓+2HCl,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情况。其原因是Ksp很小的CuS难溶于强酸中。
反应3NaI+H3PO4(浓)===Na3PO4+3HI↑可以发生,是因为符合高沸点酸制备低沸点酸的规律。
另外,H2SO3可被HNO3、HClO等溶液氧化为H2SO4。
3H2SO3+2HNO3===2NO↑+3H2SO4+H2O;H2SO3+HClO===HCl+H2SO4
2.弱碱能制强碱。
典型反应:①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反应①属于络合反应,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与NH3的络合能力较强。
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生成不溶于水的CaCO3沉淀。
3.碱与碱也可反应。
一般情况下,碱与碱不反应,但一些难溶性碱由于发生络合反应却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如Cu(OH)2+4NH3·H2O===[Cu(NH3)4](OH)2+4H2O等。
4.酸与酸也可反应。
5.酸性氧化物与酸也能反应。
6.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
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但工业制硅反应中,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铷的还原性比钙强,但工业上可用Na制K,用Ca制Rb,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Rb的沸点比Ca低,可以控制反应温度使K、Rb为蒸气而逸出,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7.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也能置换酸中氢。
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但Hg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Hg+ H2S===HgS+H2↑;2Ag +H2S===Ag2S+H2↑。原因是HgS和Ag2S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8.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较强,其单质不活泼。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较强,其单质也越活泼。但对于少数元素的原子及其单质活泼性则表现出不匹配的关系。如金属性铅比锡强,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锡在铅的前面。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O的非金属性比Cl强,但O2分子比Cl2分子稳定,N的非金属性比P强,但N2比磷单质稳定得多,N2甚至可代替稀有气体作用,原因是单质分子中化学键结合程度影响分子的性质。
9.溶液中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
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中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能置换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但Na、K等非常活泼的金属却不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2不能把Cl、Br、I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在水溶液中离子和水形成水合离子完全被水分子包围,非常活泼的单质先与溶剂水发生置换反应。
10.S较O2易与Hg、Ag反应。
一般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条件越容易。O2、S分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O2更容易些。但它们与Hg、Ag反应时,硫在常温下就能与Hg、Ag发生反应。
12.氧气比硫活泼,但是钠在氧气中能安静的燃烧,而与硫混合研磨却爆炸。钠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容易散失,硫与钠混合研磨放热不易散失,故而爆炸。
反应的方向不是看反应物的量,而是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由于氧气比氮气活泼,所以主产物是氧化镁而不是氮化镁。
14.Ca比Na活泼,但是与水反应Na却比Ca剧烈。
Ca与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覆盖在Ca的表面,降低了化学反应速率。
15.金刚石和石墨均含碳碳共价键,但是石墨的熔点却比金刚石高。
尽管金刚石和石墨均有碳碳共价键,但是石墨除了碳碳单键外,每一个碳原子将多余的一个自由电子与其他碳原子形成大的离域π键。
小苏打尽管可以溶于水,但溶解度较小,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条件下,相当于是不溶物。这符合离子反应规律。
17.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其转化率反而增大。
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那么A的转化率一般降低,但是对于反应:2NO2(气)N2O4(气)当它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若增大NO2的浓度时,因体系内压强增大,从而时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右移动。此时NO2的转化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了。
18.酸酐不是氧化物。
19.可以用CaCO3与稀硫酸或浓盐酸反应制取CO2。
在初三特别强调不能用二者与CaCO3制取二氧化碳,究其原因,是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时有微溶于水的CaSO4生成,覆盖在CaCO3表面,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杂质HCl。但是如果我们将碳酸钙研成粉末的话,反应就能很顺利地发生。同理,我们也可以将用浓盐酸与碳酸钙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一个盛有饱和NaHCO3的洗气瓶,这样既可除去杂质氯化氢,而二氧化碳也不会溶解。
20.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因为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结构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变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21.SO2能漂白常见的有机色素及一些指示剂,但不能漂白石蕊试液,而只能将石蕊试液变红。
22.卤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特性。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X2+H2O==HX+HXO,而F2与水的反应放出O2;其它卤化银难溶于水且有感光性,而AgF溶于水无感光性;其它卤化钙易溶于水,而CaF2难溶于水;F没有正价而不能形成含氧酸;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不同物质,一般为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但氯的各含氧酸却是价态越低氧化性越强。
23.硅的反常性质。
硅在常温下很稳定,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而只有化合态,原因是硅以化合态存在更稳定;一般只有氢前面活泼金属才能置换酸或水中的氢,但非金属硅却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原因是硅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在碱作用下还原水电离的H+而生成H2;非金属一般不能置换酸中的氢,但硅能置换氢氟酸中的氢;硅的还原性比碳强,而碳在高温下却能从二氧化硅中还原出硅;酸酐一般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但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一般用可溶性硅酸盐跟酸作用来制备;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分子晶体,而二氧化硅却是原子晶体;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而硅酸和原硅酸却难溶于水;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但反应SiO2+Na2CO3Na2SiO3+CO2↑也能进行,因为该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硅酸盐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但它和玻璃的化学成分并不相同;硅酸钠的水溶液也叫泡花碱,但硅酸钠是盐而不是碱。
24.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常温下,铁、铝分别与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而浓硫酸或浓硝酸却能使铁铝钝化,原因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它们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对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例如,对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温恒容下充入稀有气体时,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因为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并没有改变。
26.强碱弱酸盐溶液显酸性。
28.有机物中不饱和键难加成。
有机物中若含有不饱和键,如>C=O时,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但酯类或羧酸中的>C=O,一般很稳定而难加成。
30.1H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
31.物质的物理性质反常。
(2)沸点反常:IVA主族元素中,硅、锗沸点反常;VA主族元素中,锑、铋沸点反常。
(4)导电性反常:一般非金属导电性差,但石墨是良导体,C60可做超导材料。
(5)物质溶解度有反常:相同温度下,一般正盐的溶解度小于其对应的酸式盐。但Na2CO3溶解度大于NaHCO3;若温度改变时,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2.化学实验中反常规情况。
胶头滴管操作应将它垂直于试管口上方1~2cm处,否则容易弄脏滴管而污染试剂。但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制备Fe(OH)2时,为了防止带入O2而使生成的Fe(OH)2氧化成Fe(OH)3,滴管不仅要伸入到试管中,而且还要将滴管下端口插入到液面以下。
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一般应插入液面以下,但蒸馏时,温度计不插入液面下而应在支管口附近,以便测量馏分温度。
在中学化学的学习实践中,我们对一些规律早已耳熟能详,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和这些规律截然不同的“反常现象”,这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思维阻碍,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掌握其本质,就可以轻松地掌握这些反常的特殊规律,完善自已的知识系统。
鲍林在研究含氧酸时,将其化学式一般写作 HRO,其中 R 代表中心原子,羟基(–OH)与...
...
一、银47Ag 银亲硫,极化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银、硫化物等形式存在,因其离子...
一、镓Ga 从铝土矿Al 2 O 3 或闪锌矿Zns的冶炼过程中提取,最后经电解制得纯净镓。 门...
一、铁 Fe 古代社会铁器时代大约起始于 前 2000 年 ,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来自外空的...
一、钪Sc 1、单质是柔软、银白色。熔点1500℃以上。钪常用来制特种玻璃、轻质耐高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