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只用于教学,无经济利益。所引用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版权归属
2002.6 jiangsu wuxi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先期探索者的足迹
     19世纪的头十年,是化学发展史上令人瞩目的十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新发现的元素竟 达14种之多。它们比18世纪以前人类全部认识的元素三分之一还多。
     这些新元素的发现,使1789年拉瓦锡(Lavoisier,1743-1794)提出的四类,即:
     气体元素:氧、氮、氢、光、热。
     金属元素:银、锡、铜、砷、锑、铋、镍、金、钴、铁、钼、钨、锰、铂、铅、锌、汞。
     非金属元素:硫、磷、碳、盐酸基、氟酸基、硼酸基。
     能成盐的土质元素: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
     由于拉瓦锡受时代的限制,把一些不是元素的东西都当成元素,同时又把元素分为"土质元素",这显然含有亚里士多德的水、火、土、气"四素说"的思想痕迹。元素分类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瓦解,同时,又在化学家面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自然界里究竟有多少种元素?未知元素的寻找有无规律可循?新元素的性质是怎样的?其性质能否预测?
     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元素之间有无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
     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人们对已知元素不得不进行深入的重新认识。
     1829年,德国的化学家贝莱纳(J.W.Dobereiner,1780-1849)首先敏锐地察觉到已知元素所表露的这种内在关系的端倪:某三种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如氯,溴,碘,不仅在颜色、化学活性等方面可以看出有定性规律变化,而且其原子量之间也有一定理的关系,即:中间元素的原子量为另两种元素原子量的算术平均值。这种情况,他一共找到了五组,他将其称之为"三元素族",即:
     1、 锂、钠、钾 2、钙、锶、钡 3、氯、溴、碘 4、硫、硒、碲 5、锰、铬、铁
     尽管他找到的规律仅能说明局部,而且使人感到偶然性的成份更大,但是,这种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寻求联系,由定性到定量的过渡却代表了本质上正确的新方向,开了寻找元素间规律的先河。
     在此之后,长达40年的时间里,这方面的探索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总计有90起之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
     1857年,法国人尚古多(B.De Chancortois,1820-1886)提出的关于元性质的《螺旋图》;
     1864年,德国的迈耶尔(J.L.Meyer,1830-1895)发表的《六元素表》;
     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J.A.R Newlands,1837-1898)发表的关于元素性质的《八音律》,他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排列成表:
H
1
F
8
Cl
15
Co  Ni
22
Br
29
Pd
36
I
42
Pt  Ir
50
Li
2
Na
9
K
16
Cu
23
Rb
30
Ag
37
Cs
44
Os
51
G
3
Mg
10
Ca
17
Zn
24
Sr
31
Cd
38
Ba  V
45
Hg
52
Bo
4
Al
11
Cr
19
Y
25
Ce  La   
33
U
40
Ta
46
Tl
51
C
5
Si
12
Ti
18
In
26
Zr
32
Sn
39
W
47
Pb
54
N
6
P
13
Mn
20
As
27
Di  Mo
34
Sb
41
Nb
48
Bi
55
O
7
S
14
Fe
21
Se
28
Ro  Ru
35
Te
43
Au
49
Os
56

    发现元素的性质有周期性的重复,第八个元素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近,就好像音乐中八音度的第八个音符有相似的重复一样。纽兰兹这个表的前两个纵列相应于现代周期表的第二、三周期,但从第三纵列以后就不能令人满意了,有六个位置同时安置了两种元素,还有些顺序考虑到元素的性质而大胆地颠倒了,但并不恰当。纽兰兹没有充分估计到原子量值会有错误,更没有考虑到那些未被发现的元素应该预先留出空位。他只是机械地将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顺序连续地排列起来。结果锰和氮、磷、砷排成了性质相似的一排;钴和镍在氯、溴之间,也属于了卤素!--也只好由它们这样。这样做把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掩盖起来了。
     从《三元素组》到《八音律》的三十多年间,被组织起来的元素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规律性也越来越明显了。在这些向真理逼近的工作中,科学家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铺平了通向打开周期律大门的道路。

形成元素周期律的奠基人


myzlg.126.com

 

 
 
 
 
 
 
 
 
 
 

门捷列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