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只用于教学,无经济利益。所引用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版权归属
2002.6 jiangsu wuxi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周期律的发现历程>>迈耶尔
迈耶尔的元素周期律
    德国化学家Julius Lothar Meyer
        (迈耶尔,1830—1895)
    迈耶尔在《近代化学理论》(第一版)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表中列出了28种元素,它们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周期性地分成6个族,这6族元素相应的化合价是4,3,2,1,1,2。化合价明显地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同族元素也明显地呈现出相似性。迈耶尔还计算了同族元素的原子量之间的差值,发现第二横排元素的原子量与第三横排相应元素原子量的差值几乎都是16,其他横排之间也有类似的规律。他对此很感兴趣。他还指出硅与锡之间有未发现的元素存在,它的原子量可能是73.1。
    四年后,在《近代化学理论》第二版中,迈耶尔发表了他的第二张元素周期表,新增加了24种元素和9个纵行,共计15个纵行,明显地把主族和副族元素分开了,这样就使过渡元素的特性区别于主族而独立地表现出来了,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副族元素的加入而使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迥异。
    
    1870年迈耶尔又发表了他的第三张元素周期表(见下图),重新把硼和铟列在表中,并把铟的原子量修订为113.4。预留了一些空位给有待发现的元素,但是表中没有氢元素。同时发表的还有著名的《原子体积周期性图解》(右图),图中描绘了固体元素的原子体积随着原子量递增而发生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易熔的元素(如Li、Na、K、Rb、Cs)都位于曲线的峰顶;而难熔的元素(如C、Al、Co、Pd、Ce)则位于曲线的谷底。迈耶尔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化合价和物理性质方面入手独立地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Julius Lothar Meyer (1830-1895)
Table from Annalen der Chemie, Supplementband 7, 354 (1870).
Periodic table according to Lothar Meyer, 1870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B=11.0 Al=27.3   --   ?In=113.4 Tl=202.7  
      --   --   --  
  C=11.97 Si=28   --   Sn=117.8   Pb=206.4
      Ti=48   Zr=89.7   --  
  N=14.01 P=30.9   As=74.9   Sb=122.1   Bi=207.5
      V=51.2   Nb=93.7   Ta=182.2  
  O=15.96 S=31.98   Se=78   Te=128?   --
      Cr=52.4   Mo=95.6   W=183.5  
-- F=19.1 Cl=35.38   Br=79.75   I=126.5   --
      Mn=54.8   Ru=103.5   Os=198.6  
      Fe=55.9   Rh=104.1   Ir=196.7  
      Co=Ni=58.6   Pd=106.2   Pt=196.7  
Li=7.01 Na=22.99 K=39.04   Rb=85.2   Cs=132.7   --
      Cu=63.3   Ag=107.66   Au=196.2  
?Be=9.3 Mg=23.9 Ca=39.9   Sr=87.0   Ba=136.8   --
      Zn=64.9   Cd=111.6   Hg=199.8  
    迈尔把化学元素横排成一个表,给未发现的化学元素留下了空位,有了族和周期的划分,比门捷列夫第一张表有明显的优势。

myzlg.126.com

 

 
 
 
 
 
 
 
 
 
 

门捷列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