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通常是用硫化亚铁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常使用启普发生器及集气瓶等仪器。 FeS+2HCl=FeCl 2 +H 2 S↑ FeS+H 2 SO 4 =FeSO 4 +H 2 S↑ (1)为什么不用硫化亚铁跟浓硫酸或硝酸反应来制取硫化氢? 在H 2 S分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硫元素处于最低...
有关实验现象分析如下: 硫酸与铜共热时溶液中先产生黑色物质后变成灰白色物质的原因 浓硫酸与铜共热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铜先被浓硫酸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这是反应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同时反应过程中还伴有一些副反应,如生成有CuS、Cu 2 S...
国外化学工作者指出铜和浓硫酸共热时最常见到的反应产物是硫酸铜和硫化亚铜。在80℃以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反应中硫酸铜的生成逐渐增加,而硫化亚铜的生成却逐渐减少,到达270℃时,硫化亚铜在反应中完全消失。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
Cu + 2H 2 SO 4 (浓) CuSO 4 + SO 2 ↑+ 2H 2 O。 做完实验后,溶液应该显蓝色,但实际上通常是黑色的,其实仔细观察,生成的固体是灰白色,要想观察到溶液蓝色,应该把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到水中。 此反应的产物与浓硫酸的浓度和温度有很大关系,可能的原因如下: ⑴分步...
在一张图画纸上,用毛笔蘸取醋酸铅溶液(0.5M),勾画出一个人的头像,稍阴干(表面看不出什么)。表演时,把它放在饱和的硫化氢溶液瓶口,慢慢来回移动,灰黑色人像立即显出来。然后用洁净的毛笔蘸取过氧化氢溶液(3—5%)涂抹,人像马上消失。 秘密在:这是因为醋酸铅...
在硬封面的精装书籍中,夹几颗小粒、干燥的碘化氮,当用力将书合起来时就可发出“卟”“卟”的响声。这是因为碘化氮不稳定,稍受压力立即分解而发生爆炸,发出声响。因为用量很小,火柴头大小的一粒碘化氮可分割成五六个小粒来做表演,所以尽管是爆炸,但仍然是一种没有...
在烧杯(或搪瓷杯等其它容器)中加28克生石灰(CaO),再慢慢加入75毫升水,混合均匀后即变成熟石灰。然后往烧杯中加56克研细的硫黄粉,用酒精灯加热煮沸一小时,反应过程中应不时搅拌,并补充因蒸发而损失掉的水分。因煮沸时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所以最好在室外制备钙...
氯水和硫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l 2 +Na 2 S=2NaCl+S,由此可见,反应中应有乳黄色浑浊现象产生,表明有硫析出。但往往看到的是溶液呈黄色或无色的现象。 如果硫化钠溶液过量,那末反应中产生的单质硫就会继续和硫化钠反应而生成多硫化钠Na 2 S x (x=2~5...
实验原理 当纸上的KNO 3 与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时,KNO 3 受热分解放出O 2 ,纸被烧焦。 实验用品 木条、火柴、毛笔、白纸、红铅笔。饱和KNO 3 溶液。 实验步骤 1.用毛笔蘸饱和KNO 3 溶液,在一张白纸上写字(注意笔画要连续不断),要重复写2遍~3遍。然后在字的起笔处用红铅笔...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基于教材的实验效果不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
在化学课本里有这样一段话:在稀释浓硫酸时,只能把浓硫酸慢慢地倒入水中,而决不能把...
浓硫酸稀释放热原因 1.浓硫酸溶于水时,硫酸分子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分散到溶剂 (水)分...
浓硫酸稀释操作不当会引发喷溅、爆炸?今天用最直观的方式教你安全稀释浓硫酸,并解释...
在很多教辅书中,硫沉淀一般被描述成淡黄色沉淀,而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实验活动...
一、铁离子的催化作用 审题点1:对比催化效果时,注意浓度是否一致 【示例1】请判断:...
一:硫单质颗粒大小的影响 颗粒极小时呈乳白色: 当反应生成 硫单质 的初始阶段, 硫...
一、硝酸的浓度对氧化性影响 市售浓硝酸的密度为 1.42 g/ml ,质量分数为 68% ,其 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