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一般认为,所谓瓷器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1200℃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之能发出金石声,成品的吸水率很低。如果按照这样的要求,我国商代出现的刻纹白陶和薄壳白陶,由于原料质量的处理很不精细,胎和釉结合不牢,容易剥落,而温度控制和火候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只能视为原始瓷器的出现。虽然不合瓷器的要求,即为瓷器的发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东汉末年,可以认为已经发明了瓷器。这一个时期的瓷器多属青瓷,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用浓绿色的厚釉。这种釉已经不同于早期原始青瓷施釉薄、颜色淡绿的阶段。青釉即石灰釉,它是我国传统的瓷釉,沿用了几千年,形成我国瓷釉的独特风格。
我国低温色釉的发明虽然比青釉晚得多,但至迟在汉代已经问世了。这种釉以氧化铅为助熔剂,故又称为铅釉。因在铅釉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铁、铜、锰、钴,所以又有多色釉之称。只就铁的呈色作用来说,铁的氧化物有两种:一种是氧化亚铁,使釉呈绿色;一种是三氧化铁,使釉呈黑褐色或赤色。釉中的铁如用还原焰烧炼,就能变成氧化亚铁;如用氧化焰烧炼,就能变成三氧化铁。唐代的越窑烧炼的千峰翠色瓷,就是由工人凭经验掌握铁的变化过程而制造的。
我国白釉瓷萌芽于南北朝,发展于隋朝。到了唐代,河北内丘县刑窑的白瓷,已经发展为青、白两大瓷系的主流。当时著名的瓷窑除刑窑之外,还有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窑。1958年在江西景德镇梅亭出土的唐代白碗,据研究,白瓷胎含氧化钙较多,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工艺方面又有新的提高,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烧瓷技术在室的成熟时期。在工艺技术上,对于选土、粉碎、淘洗、炼泥、配料、制胎、施釉、管火等都有明确的分工。这种生产的分工,既标志着瓷业的新发展,也促进了专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宋代制瓷技术中,在河南禹县钧窑发现了窑变现象。釉中所含各种呈色元素铁、铜等,在窑中烧制时,由于火焰的性质和温度的高低的不同,所成的釉就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光彩夺目,突破了以往青、白瓷的单纯色调。
明代的烧瓷技术,较之前代又有较大的进步。其突出表现是精制白釉的烧制成功。这种白釉由于所含氧化铅和二氧化硅的成分特别高,并适量增加了氧化钾的含量,所以瓷釉透亮明快,纯白如奶。白釉质量的提高,为单色釉和彩釉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烧瓷条件的另一个成就是彩瓷的出现。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坏上先画好花纹图案再上彩,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做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要炉火烘烧而成的瓷叫做釉上彩。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明代成化年间出现了斗彩,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五彩。所谓斗彩,就是在烧成的青花瓷上加红、绿、黄、紫等彩料后,再经炉烘烧而成的。所谓五彩,实际上不一定是五种颜色,而是包括红彩在内的多彩瓷器。
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远在唐代我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大量地经过海上和“丝绸之路”运销国外,此后历代都有瓷器向国外销售。11世纪,我国造瓷技术传到了波斯,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1470年又传播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欧洲才开始生产瓷器。
“稀土”的名称是18 世纪遗留下来的。由于当时这类矿物相当稀少,分布又极其分散,提...
请问:地球上的碳元素多还是硅元素多呢?如果你的回答是硅元素更多,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自古以来,老天爷一直是高兴下雪就下雪,不高兴就不下。有没有办法使老天爷根据人类的...
紫砂壶是实用的饮茶器具,也是具有监赏价值的艺术品。它的外在价值是实用的器皿,而其...
金刚石是因为其硬度为自然界中所有物质之首而得名的,以金刚命名的金刚砂也以坚硬而著...
当你漫步在海岸、河边,看到那些洁净的砂粒,你未必会注意它。常言道:“砂里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