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胶体的概念是19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科学家格雷厄姆(Thomas Graham,1805—1869)提出的,他在研究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半透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扩散很慢或不扩散。前者容易形成晶态,将其称为晶质;后者不易形成晶态,多呈胶态,他将其称为胶体。这种分类没有说明胶体的本质,因为胶状的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态,而晶质也可以变成胶态。直到20世纪初由于超显微镜的发明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胶体体系才逐渐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经典的胶体体系是高度分散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这种分散质粒子远大于一般经典化学所研究的分子,可以是胶态,也可以是晶质。由这一概念出发,胶体体系的不稳定、不易扩散、渗透压很低等不同于经典分子分散体系的性质,都可以得到明确的解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定义中的粒子大小范围并非严格标准,实际上,粗分散体系有许多性质与胶体相似,所以广义的胶体常常把粗分散体系也包括在内。另外,粒子不一定在所有三维方向上都处在上述大小范围内,许多体系的粒子只在二维方向(如片状粘土粒子),甚至一维方向(如纤维)上处于胶体范围内,但其体系同样显示出胶体的特征。
分散系的分类和特征
类型 |
粒子大小 |
主要特征 |
悬浊液、乳浊液 |
>100 nm | 粒子不能通过滤纸或半透膜,不扩散,一般显微镜下可以看见 |
胶体(溶胶) |
1 nm~100 nm | 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扩散很慢,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但超显微镜下可以看见 |
溶液 |
<1 nm | 粒子能通过滤纸及半透膜,扩散很快,普通显微镜、超显微镜下均看不见 |
丁达尔效应是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 1820~1893年)首先发现和进行研...
一、分类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知道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
一、什么叫溶胶? 液胶体(胶体中分散剂为液体)从外观上看貌似均匀,与溶液好像没什么...
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的《胶体》一节,由于展开不够充分,使不少学生和教师难以把握有关内...
一、对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来说,以下物质容易搞错且常考: 常被认为是混合物的纯净物...
一、胶粒为什么带电荷 电泳的实验证明了胶体的粒子是带电荷的,为什么胶体的粒子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