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核外电子排布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开始的时候,人类发现电子之后不知道电子在原子里面怎么样存在。于是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来解释。比较出名的就是J. J. 汤姆逊(电子的发现者)提出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电子像是葡萄干嵌在面包里一样嵌在原子里。但是这个模型被一个著...
能量最低原则: 在构建 基态原子 时,电子将 尽可能地占领 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 ,使整个原子的 能量最低 。 泡利不相容原理( 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 又称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是 微观粒子 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内容是:在一个原子轨道里,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能层 :按照电子能量的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距离原子核的远近是结果,能量不同才是导致排布远近不同的动力因。 1层 2层 3层 4层 5层 6层 7层 K层 L层 M层 N层 O层 P层 Q层 能级 :同一能层中,能量不同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可以不同,...
基态和激发态 什么是光谱? 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或释放(激发态→基态)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
电子云不是云,是概率分布图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它不是实际的电子,可以理解为电子可能出现的概率轨迹。 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为90% 的空间圈出来,即电子云轮廓图。实际是指,电子大概率会出现的空间区域。我们只能...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913 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基于氢光谱线状光谱实验,提出氢原子模型、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线状光谱现象;在此基础上, 1920 年玻尔提出构造原理,即从氢元素开始,随元素原子序数增加,其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原子结构影响原子间的结合方式,而原子间结合的方式决定了材料的种类,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性能,同一材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后也会有不同的性能,这些都归结于内部结构的不同,本文重讲一下原子结构(Atomic Structure)的相关知识。 01 原子...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全国乙卷 ) 化学 【2022全国乙卷】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B 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 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 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 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围绕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有它特殊的运动状态。早在本世纪初,科学实验已证明了电子是一种质量为9.11×10 -28 g的微小粒子,证明了电子的运动具有粒子性。但是,以后科学实验又证明了电子的运动和光、X射线一样具有波动性(图1-4)。这就是说,电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
1. 排布原则 (没有2 n 2 ,没有最外层限制等等,一切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1)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由能量低的轨道向能量高的轨道排布,即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后填充能量高的轨道。 2) Pauli(保利)不相容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即同一...
多电子原子中,在考虑某个电子时,可以把其他电子对其排斥作用看作削弱了原子核对它的...
1.核外电子共有几个能层? 能层电子层,根据离原子核远近的不同,由里向外可分为第一、二...
1.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哪几个方面描述? 答:应从这个电子所处的能层(电子层)是第...
...
基态和激发态 什么是光谱? 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 吸收 ( 基态→激发态 ...
鲍林的能级图只是个近似的能级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电子的填充过程。 但电子填充后轨道...
核外电子排布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开始的时候,人类发现电子之后不知道电子在原子里面怎...
电子云不是云,是概率分布图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