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一、世界环境日简介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 )
1975年:人类居住(Human Settlements)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保境识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1984年: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6年:环境与和平( A Tree for Peace)
1987年:环境与居住(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1990年:儿童与环境(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One Earth One Family)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 Life on Earth)
1998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2001年: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Give Earth a Chance)
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
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Don't Desert Drylands!)
2007年: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2008年: 促进低碳经济(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重点解读:
2008年世界环境日给出这样一个话题——促进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坚持“低碳”理想创造产业绿色先锋
四、历届主办世界环境日的城市,国家:
2007 – 特罗瑟姆,挪威
2006 – 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2005 – 旧金山,美国
2004 – 巴塞罗那,西班牙
2003 – 贝鲁特,黎巴嫩
2002 – 深圳,中国
2001 – 都灵,意大利 和 哈瓦那,古巴
2000 – 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1999 – 东京,日本
1998 – 莫斯科,俄罗斯
1997 – 汉城,韩国
1996 –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1995 – 比勒陀利亚,南非
1994 – 伦敦,英国
1993 – 北京,中国
1992 – 里约热内卢,巴西
1991 – 斯德哥尔摩,瑞典
1990 –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89 – 布鲁塞尔,比利时
1988 – 曼谷,泰国
1987 – 内罗毕,肯尼亚
五、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保护组织
在全球注视下,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定于12月3日至14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主要讨论《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到期後,全球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约1万名代表承诺出席会议。
WWF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呼吁并推动各国政府在巴厘岛会议上达成2012年后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并通过各种形式,号召公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
WWF全球气候变化项目总监Hans Verolme 指出,“巴厘岛会议靠的不是空谈,发达国家必须表现出对阻止气候变化的严肃性,在巴厘做出在2020年至少减排30%温室气体的实质性承诺。时间紧迫,我们需要用京都体系来发展全球碳市场,激励在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
·
“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着我们的家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给印尼带来的影响,”WWF印尼分部气候与能源项目总监Fitrian Ardiansyah指出,“我们需要排放温室气体的污染方给我们提供支持来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才是公平的做法。此外,我们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直接措施,比如停止砍伐热带雨林,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纳。”
·
“应对气候变化所必需的清洁技术和有效政策都已经存在,我们需要的就是让那些政治决策者给与这些政策和技术应有的支持,”WWF欧洲政策办公室主任Stephan Singer博士指出,“我们需要在所有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开展一场低碳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此次巴厘谈判将揭示我们的政治领袖们是否可以开展这项工作。”
·
·
·
·
·
·
·
·
·
·
六、各国环保标志
七、世界环境保护日短信
1. 为节约能源,请您随手关灯、关水、关冷气,手机就不要随手关了。
2. 看青天绿叶,低首遗下无用之物,为何不愿与清新,靓丽,豁达...为伍?请注意环保!
3. 方寸之间话环保,天地之间创自然。
4. 家事国事天下事,首都环保是大事.
5. 活力魅力吸引力,科学环保看北京
6. 手牵手关注身边环保,心连心构建和谐首都.
7. 捧一束鲜花,献给最可爱的环保之家.你们十大自然的守护神.
8. 自然之美 天人和谐
9. 环保----让家的感觉更好!
10. 地球呼唤绿色人类需要森林
11. 新北京,迎奥运。北京环境誉全球,你我共建和谐城。绿草鲜花扮首都,人人都夸北京靓!
12. 文明举止,规范自我,致力环保,做出贡献.
13. 蔚蓝的天,碧绿的海,中间嵌一块绿洲,共同来环保,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
14. 爱护环境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
15. 还长空一片蔚蓝, 还湖泊一片清澈, 还高山一片翠绿, 还我们一个和谐的世界! 关注环境 热爱环保...
16. 家家使用节能灯,电力供应不紧张
17. 蓝天,绿地,小鸟,都需要
18. 热爱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9. 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世界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
20.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1. 爱我中华,还我蓝天
22. 不随地乱丢垃圾,不给地球母亲抹黑
何为正己烷 正己烷是一种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但由于它极易挥发的物理...
高露洁是国际知名的日用品企业,其牙膏品牌的宣传语“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一、世界环境日简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