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小专题 |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化学方程式中,“↑”和“↓”是我们用来表示生成物和反应物不同聚集状态的符号。但是学生常常不能正确使用。这里通过一些具体例子说明这两个符号的用法。
一、表示气体产物
1.凡是反应物中都是固态或液态,而反应后生成了气态物质,就应该在这种气态物质的化学式后边用“↑”符号标出。如:
2KClO32KCl+3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如果反应物中也有气态物质,生成物虽为气体也不用“↑”表示。如:
S+O2SO2 CO+CuO
Cu+CO2
3.固态或液态反应物,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生成物呈气体逸出,也应用“↑”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如:
NaCl+H2SO4=NaHSO4+HCl↑
如果生成物虽为气体,但溶解在溶液中,没有逸出,则不用“↑”表示。
4.固态或液态反应物,如果生成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气体的,均应分别用“↑”表示。如
2H2O2H2↑+O2↑
5.反应物中的气体物质一律不用“↑”表示。
二、表示不溶性固体生成物
1.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不溶性沉淀物,则在这种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后边用“↓”表示。如:
H2SO4+BaCl2=BaSO4↓+2HCl
这里生成的HC1存在于溶液中,不用“↑”表示。
Ca(HCO3)2CaCO3↓+CO2↑+H2O
生成物中的沉淀和气体分别用“↓”和“↑”表示。
2.如果反应物本身是固态,生成物虽是不溶性固体,也不用“↓”表示。
3.在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虽然是可溶的,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呈晶体析出,也应用“↓”表示。如合成氨联合法生成纯碱有这样的反应:
4.反应物中的不溶性固体,也一律不用“↓”表示。
离子方程式书写四大原则之一关键是拆分问题 1、 溶解性规律 常规 K + 、 Na + 、 NH 4...
1.警惕“颜色陷阱”: ①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 2+ 、Fe 3+ 、Fe 2+ 、Cr 2 O 7 2 ...
用化学式 和 离子符号等来表示物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书...
一句话总结:熔融态就是 固体加热熔化后的状态 。 在某个层面上,它和液态是一回事 (...
AgOH 是经常被忽略其存在的一种化合物,那是因为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
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电解质溶液是指...